南宋恭帝赵显(萨迦高僧合尊)后事补遗

2017-11-25 08:35:05 作者:白发布衣

相关文章:萨迦寺里寻帝踪

《南宋恭帝赵显(萨迦高僧合尊)后事补遗》by 白发布衣

上一篇《萨迦寺里寻帝踪》 发出后,有人问我赵显因言获罪的那首诗,究竟有什么瑕疵,被人抓住痛脚。今天我们干脆就来把赵显身上,这两条老梗一起扒了。先说“诗文贾祸”,再说说谁才是元顺帝的亲爹。

《南宋恭帝赵显(萨迦高僧合尊)后事补遗》by 白发布衣

宋恭帝御容,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百度说是真的就是真的吧!

赵显这首诗,最早见于恕中无愠禅师所著《山庵杂录》。无愠禅师是元明相交时期的遁世学者,对于元朝事务的记载,年代间隔不远,历来被学者所重。

书中对赵显的记载如下:“瀛国公为僧后,至英宗朝,适兴吟诗,云‘寄语林和靖,梅开几度花?黄金台上客,无复得还家’。谍者以其意在讽动江南人心,闻之于上,收斩之。既而上悔,出内帑黄金,诏江南善书僧儒,集燕京,书大藏经云。”

无愠禅师对赵显人生经历的记述,与《佛祖历代通载》的说法基本相符,可以认为记载为实。至于诗文贾祸由“谍者”上奏之类,应该是作者的推断,毕竟无愠禅师处江湖之远,并不能得到朝廷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期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在所著《南村辍耕录》里也记载了这首诗,但诗文稍有不同。“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合下客,应是不归来。”其后,作者引注“此宋幼主在京师所作也:始终二十字,含蓄无限凄戚意思,读之而不兴感者几希”!

清初笔记《宋稗类钞》在涉及此事时,所录的诗文与《南村辍耕录》全同,但另附一段说明:

“少帝在燕京,凄凉无赖,时,汪水云以黄冠放还,少帝作诗送之”。云云。

纵观此诗,有两处可能被人口实,其一、“黄金台”的典故;其二、“林和靖”所指。

黄金台据考证为春秋战国时期燕昭王,有感于“千金买骨”的故事,高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以致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其遗址位于河北定兴,但燕京城东也有一处号称“黄金台”的遗址。

《南宋恭帝赵显(萨迦高僧合尊)后事补遗》by 白发布衣

金台夕照碑铭拓片——图片来源网络

据明人蒋一葵:《长安客话》“皇都杂记”记载:“都城黄金台,出朝阳门循壕而南,至东南角,岿然一土阜是也。日薄魄磁,茫茫落落,吊古之士,登斯合者,辄低回腾顾,有千秋灵气之想。京师八景有曰‘金台夕照’即此”。同条又云:“台故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上以延天下士,后人因以名台”。

作为曾在大都居住的赵显,诗中“黄金台下客”可以理解为大都的代称,并自以为“客”。不过要是人人都这么理解,那就不会出事了。这世界上有一种很另类的生物名叫“小人”,是属于那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在他们眼里,你赵显作为前朝皇帝,诗文里写上“黄金台下客”,这是要效法燕昭王呀,你还招贤纳士,你想干啥?!

另一个关键点是林和靖,林和靖本名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著名的隐士。

这位自带着“神之蔑视”光环的大神,几乎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在西湖孤山隐居时,号称“梅妻鹤子鹿家人”。

纵观林和靖的诗文,说好听点叫清冷幽静,闲淡浑远,俗点说就一个字,“冷”!虽然有点冷,但诗品是极高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号称咏梅诗中的逸品。注意呀,比神品还牛!

《南宋恭帝赵显(萨迦高僧合尊)后事补遗》by 白发布衣

林和靖咏梅图——来源网络

赵显寺中“寄语林和靖”一句,可以认为是对杭州的怀念,不过作为一个前朝皇帝,你老怀念故国,那这事儿就有点不好办了。

我们老说没文化真可怕,其实有文化也可怕,没事儿老瞎琢磨。还是人家刘禅想得明白,我就高兴,我就不思蜀,咋地吧!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按照元末笔记的引注,“此宋幼主在京师所作也”。也就是说,当时赵显还没去上都、甘肃“宜居”,更谈不上去萨迦学佛了。

等到他因诗被杀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赵显已经从一个少年变成了垂垂老者。所谓,“诗文贾祸”根本就是文人的臆断,要想贾祸,赵显坟头早就长满大树了,还用等着老了再杀?!

说实话,蒙古人虽然杀人如麻,但“文字狱”还真没怎么干过。大概是因为懂汉文的少,个别几个懂汉字的想要弄明白诗文中,那些拐弯抹角的隐喻还真有点费劲。

元曲能够在元朝如此繁盛,也算有赖于此,要不然谁敢写戏呀!写着写着脑袋没了。这一点他们不如满族,满族倒是把汉文学的一溜透,文字狱也跟割韭菜似的。

南宋诗人汪元量(字水云)长期陪伴少帝左右,那首疑似导致赵显殒命的诗作,便是二人别离时,赵显赠与他的。

他曾有诗揭露元朝的横征暴敛,“云栈遥遥马不前,风吹红树带青烟。城因兵破悭歌舞,民为官差失井田。岩谷收罗追猎户,江湖刻剥及渔船。酒边父老犹能说,五十年前好四川。”

这首诗写的比赵显那首可直白多了,但他可是啥事也没有,没病没灾的一直活到死。就连有些明清文人,也认为“诗文贾祸”似乎有点牵强,但他们觉得,赵显身上肯定得有点别的事。

于是,别的事儿就来了,也不知道这弯儿咋拐的,他就成了元顺帝的亲爹了,这就是他身上的另外一条老梗。

首先得说说这个元顺帝,顺帝之名是明朝朱皇帝给上的尊号,大概是表扬他在明军进攻大都时,挺顺溜的就去北方放马去了。顺帝本名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蒙语意为“铁锅”。这就能看出,铁锅在蒙古人心中是个挺重要的东东。

《南宋恭帝赵显(萨迦高僧合尊)后事补遗》by 白发布衣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顺帝是死后明朝尊的,惠宗的庙号也是死后尊的,这两名字“铁锅皇帝”自己都不知道。他生前,朝野称其为“至正帝”或“庚申帝”。“至正”是他的年号,没什么好说的,“庚申帝”是他出生那年的纪年(公元1320年),这点很重要,我们以后还要用到。

关于给顺帝找爹这件事,当然不可能见诸《元史》,所有的记述都是文士笔记。其中,最早的是元末明初隐士权衡的《庚申外史》。

书中是这么记载的:“国初,宋江南归附时,瀛国公幼君也,入都,自愿为僧白塔寺中,号合尊大师。已而奉诏居甘州(甘肃张掖)山寺。有赵王者,因嬉游至其寺,怜国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与之。延佑七年(1320)年,女子有妊,四月十六夜,生一男子。

明宗适自北方来,早行,见其寺上有龙文五采气,即物色得之,乃瀛国公所居室也。因问:“之子所居,得无有重宝乎?瀛国公曰:“无有。”固问之,则曰:“今早五更后,舍下生一男子耳。”明宗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

我先不说这条记载中别的问题,延佑七年(1320年),孛儿只斤·和世㻋(元明宗,顺帝他真爹)年纪刚满弱冠,而赵显已经年满五十。身为元朝皇子,年纪轻轻见到一个老僧便管人家要儿子,是不是精神有点不正常?!

随后在《庚申外史》的基础上,各种幻化愈演愈烈。回回女子变成了察合台汗国的贵族(也就是元顺帝的正牌老妈),赵显变成了忽必烈的乘龙快婿。

白发布衣
白发布衣  作家 本书第一部在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块更新,第二部在本人微信公众号“四海无人对夕阳”更新,欢迎朋友们留言、关注!

南宋恭帝赵显(萨迦高僧合尊)后事补遗

相关阅读
一只雄霸励志湖的鹅

学校为了改善校园景观,新拓了一个人工湖,取校训中的一个词“励志”为名,将此湖命名为“励志湖”,并且购买了一对红嘴黑天鹅,放之湖中。这么一来,景色确实不错!湖畔杨柳依依,湖面水波不兴,两只黑天鹅悠闲自得地浮游湖上,引来很多人驻足观赏。 学校对两只黑天鹅很宝贝。在湖畔单独为它们开辟了一处园地,专门修建了房舍、院子,就和大款们住的别墅差不多;每天有专人负责喂养,隔三差五给它们采购精饲料,饮食讲究营...

你是天使,你不会孤单

她很喜欢海,说海蓝蓝的,能净化人的心灵。 我和小慧是在一次聚会上认识的,她的出现使我平静的生活充满了激情和色彩。 在聚会上,她总是站在角落,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雪白的皮肤,脸上露着精灵一般的笑容,安静的看着青年男女相互交流,喜欢安静的我瞬间就被角落的她吸引了。 想去搭讪,但鼓不起勇气,找不到理由,寻不到话题。就这样,她安静的看着别人,我安静的看着她,内心痒痒的熬到了聚会结束。 就在她转身...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很多人都说这个社会太现实了,现实的有些可怕,但是人生就是要这样,当我们面对种种困难的时候,想到自己遇到的境地,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很现实的人生

小龙虾CP:时间之外

老王写了封遗书放在兜里,把自己车的刹车油路给剪了,气冲冲地准备上高速求个一死。

The First Night 二球的骑士少年

长白山的雪在春天会慢慢消融,山脚的野花灿漫缤纷。火车驶过这雪意渐褪的青山,穿过金色的麦田。你的意中人给你唱歌,说分别后要一直给你写信。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下了车,和着梵语的缥缈,再无音信。 1 高中的时候,谈恋爱大都是地下工作者,和家长玩猫捉老鼠的无间道。 有一类人除外,二球和燕光就是这种:家长钦定,青梅竹马。一个孩子气,一个成熟稳重。等到二人完成学业后,家里就会安排婚礼。 12年12月,我第一...

离婚时婆婆站在小三那边 她们丑恶的嘴脸让我恶心

我跟我老公在同学朋友眼中一直都是情侣模范,因为我们从初三在一起,熬到大学毕业,之后又工作,这么多年一路走来也不容易,所以我很珍惜我们之间的感情,毕业第二年我们就结

《我的一个道姑朋友》

【楔子】 良辰美景,佳偶天成,喜结良缘。 红帘幔布,八抬大轿,凤冠霞帔,金童玉女。 江温歌一身红衣,一袭红妆,不知情者还以为今日是她的大喜日子。 江温歌看着他朝她走过来,佳人在侧。 “这杯酒,祝你们喜结良缘,白头偕老。” 说完粲然一笑,将酒饮尽。 “她是何人?”他身侧的夫人温言相问。 “她啊,她是......她是我还俗前,一个道姑朋友。”言毕,牵着新娘离开。 江温歌看着他们双双离去的背影,嗤...

爸爸的难题

大儿小时,林雪涛一味在工地打拼。早晨五点出门,晚上12点回家,儿子的教育问题,在他心中没有丁点儿比例。 小学六年,一晃而过,林雪涛偶尔一天发现,大儿学业问题日益严重起来。他把事业在心中的比例硬生生降下来,让教育起码占到10%的比例。他把大儿送到外地管理严格的寄宿制学校,但为时已晚,儿子学习时好时坏。 有鉴于此,薛涛对小儿的教育重视起来,起码占自己精力30%以上的比例。他下班回来陪儿子研奥数,...

手机读故事网©2019

uhttp=http,httpty=https,uhttp=http,httpty=https,uhttp=http,httpty=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