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成长七年记

2018-07-06 18:30:53 作者:海边守望者

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里“浸润”久了,必定会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自己的一点看法和想法的。算起来,2017年是我“混迹”于基础教育这个行业里第七个年头,这七年,弹指一挥间,人生能有几个七年呢?“人生易老天难老”,七年前,我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七年后我已经到了三十多岁油腻中年,回首往事,物是人非,时光一去不复返,真是“岁月不待人”,“岁月催人老”!

这七年来我在教育教学中摸爬滚打,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但在我看来,这些成绩和荣誉对我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这七年中,我对基础教育这个行业的观察、思考和记录,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育人观和教学观。(当然我的育人观和教学观还很不成熟,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改变,因为随着岁月的积累,心智的成熟,阅读和思考的深入,人都是会慢慢的改变的!),以下我将回顾这七年在教育教学中的心路历程,一来为了对自己七年来的工作做一总结,二来为自己将要展开的新的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

一、从“一穷二白”到站稳讲台

还记得七年前,我刚从大学毕业,在一个县里的重点中学任教,那是我上班的第一年,那时候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是“一穷二白”,不要说什么育人观和教学观了,就连如何上好一节课都感到力不从心,生怕出现问题。万事开头难,这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一切从零开始。我对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点也不了解,对中学的教科书所讲授的知识没有把握,于是我一遍一遍的阅读课本,一遍一遍的修改课件,一遍一遍的研读教学参考书,一遍一遍的听有经验的老师的课,一遍一遍的向别人学习。尽管上课前自己觉得已经准备的很好了,但是当我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台下那八九十双眼看着我的时候,还是有点小紧张。不过,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个月之后,这种心理已经几乎不存在了。随之而来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月考之后,学生的成绩比较落后,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在那个县重点中学,你教的学生考试成绩不好,你是无法在那里站稳的。每一次考试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会排一个名次,我还记得当时10个老师里面我倒数第一,弄得我这之后的整整两个月心中无比郁闷。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觉得,那时候,我已经很下劲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我采取两个办法,一个是向外学习,一个是向内反思。每上一节新课之前,我都去听别的老师的同样的课,或者在网上搜索同样的课,然后反思自己如何上这一节课。对比那些有经验的老师上课,我上课的缺点马上就显现了出来。

慢慢的,我终于知道了,我在上课的时候,讲的太多,总想把一节课当中涉及到的东西都讲的明白透彻,这样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分不清那是考试的重点,而且有的东西是作为学生只需要简单了解就行的,我讲多了反而增加难度。到此,我的反思并没有结束,我又进一步想,我为什么在上课的时候讲那么多呢?我又找到了两点:第一是没有自信,没有自信的人总想说很多话,用多说话的方式掩盖自己的不自信。第二是对考点把握不准,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认知方式不了解。问题的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把解决问题的办法分为近期策略和远期策略。比如,不自信可以近期克服,考点把握不准可以近期解决,多做题,多看参考书,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就可以找到考点和重点,但是了解学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于是我从可以解决的问题开始实施,上课的时候不再是一直讲,而是抓住重点,反复训练,让学生行动起来,一节课就三四个知识点,讲明白之后,训练几次,学生就掌握了。这样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上课的时候我自己也轻松了,到期中考试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在10位老师的排名中竟然居于第二名。这点成绩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我来说确实一个小小的惊喜。由此我认识到,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用心了,动脑了,思考了,行动了,就会慢慢的取得进步的。

一个刚入职的教师都要经历“一穷二白”到慢慢的站稳讲台的过程,而站稳讲台的第一步是培养自己的自信,一年以后,我在讲台上的自信已经建立起来,但是我上课时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课本知识上,以及如何才能把这些课本知识清楚明白的讲给学生上。

我在那所县里的重点中学工作了一年,通过一年的努力基本上算是站稳了讲台。在那一年里,我在努力让自己在教学上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在观察周围的同事,在思索我以后的职业生涯。那些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上已经游刃有余了,很多人都不需要备课,每天上班不上课的时候就在办公室里斗地主,开始的时候,为了融入圈子,向别人学习教学经验,我也跟着玩了一段时间,后来我觉得这样的状态是一种无聊,不能这样的浪费生命!于是我决定用学习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至少为自己找到一点事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斗争后,我又重新拿起了大学时的英语课本,又拿起了大学毕业时考工作用过的参考书,没事的时候翻几页。就这样一年的时间慢慢的过去了,第二年七月份的时候,市里的学校公开招聘,我报名参加考试,没想到竟然考上了。一个人背着被子,像当年上学的时候一样,来到了市里的学校报到。

尽管我不赞成上班的时候斗地主,但是对于我的同事们还是很感激的,他们对于我的工作都给与了很大的帮助,有时候我在与他们聊天过程中他们说出的那些话,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人的成长就是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时时处处学习,只有虚心学习才能慢慢的成长。谢谢我曾经的同事们,谢谢你们的帮助。

二、从亦步亦趋到游刃有余

进入市里的学校后,尽管有一年的教学经验,尽管站稳了讲台,但是新的环境,我几乎又是从零开始。我还是采取老办法从备好每一节课入手,我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制作和修改课件上,为了制作好一节课的课件,我在网上要收集相类似的8--10个课件,然后把它们按照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修改整合到一起。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个自我磨炼的过程,个中滋味只有“痛”过的人才会懂得。要想制作好一节课的课件,首先要吃透教材,然后概括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理出一个由浅入深的顺序。第二步是在网上收集各种相关资源,比如图片、视频等。第三步是把这些资源按照一定的思路整合在一起,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三步只是一个大的框架,在制作PPT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小问题出现,不如你要考虑如何在PPT中插入图片和视频视频,这幅图片你配上什么样的引导语,PPT的容量有限,你的引导语写多少个字等等。还有当你用这幅图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你是让文字和图片一起出现还是先出现图片再出现文字。再比如,PPT如何设计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不至于太过花哨引起学生的过度注意,从而忽略的你要呈现的内容。像这样的问题都是一些PPT制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那两年为了制作好每一节课的PPT,我经常是很晚才离开学校(幸好那时候自己一个人没有别的什么事)。两年的时间,我在网上收集了足够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制作了每一节课的PPT,并在上课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下课后及时做了修改。而且在讲课过程中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下课后也把这种想法加入到PPT中。我的PPT慢慢的得到了完善。在以后的每一年的教学中我都在使用,而且还在不断的修改。我不仅制作好每一节课的PPT,而且为每一节课整理出课前导学案和课后作业来配合PPT使用,这是一个完整的系列。当时我并没有觉得做这些有多大的好处,我这么做只是觉得,借助于这样精细的整理过程可以让自己更加透彻的理解教材、把握考点,更有利于自己的教学。没想到几年以后,这些东西能给我带来经济利益,这是后话,我们后文再说。

有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生活中一些朴素的道理就是颠覆不破的真理,这个世界上没有谁随随便便成功,“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然这个世界上的人是有差别的,也许你努力了一辈子到达的终点线只是别人的起跑线,但是至少你努力过,当你年老的时候有一份激动人心的回忆,你没有辜负上帝赐予你的生命。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这样,经历过四年两轮的循环教学,从一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教材的限制,跟着教材亦步亦趋到后来的游刃有余,这个过程逐步完成了,尤其是带过两轮毕业班以后,对中招考试的出题方向、试题的难度,都有了明确的认识,有了这种认识以后,在后来的讲课过程中,心中就有底了,知道了在一节课中那些需要多讲,那些只需要提到即可。那几年,我做过很多套中招试题和中招模拟试题,尤其是研究那些中招试题的参考答案,答案中有命题思路和考察方向。这种研究对我来说又是一笔财富,我在讲谋一节课的时候能随时的把这些题当例题来讲,我知道这节课当中的考点在哪里,学生在哪些地方容易犯错,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就这样将近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在课堂教学中差不多达到了游刃有余的程度,这时候我上课时的注意力已经不需要主要关注课本知识和自己的讲课状态了,而是把注意力主要放在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了。这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一个老师只有对自己所教内容深谙于心、了如指掌,对自己的教学有足够的自信,才能从关注自我和关注知识走向关注学生和关注课堂。

三、从职业困惑到精神突围

在经历了五年的教学工作之后,我的教学水平,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说已经是游刃有余了,我的课堂教学基本成熟,但是随之而来的,我又面临一个新的难题,这个难题是我自己找的,我发现我越来适应现在的工作,甚至有点疲倦和应付。上课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挑战,都是轻车熟路。当时时间已经是2014年,我在这个行业里已经“混迹”四年了。我逐渐意思到,我是不是进入了所谓的职业倦怠期,如果是这样,我该如何走出来,在课堂教学已经基本成熟的情况下,我该如何突破自己,寻找新的兴奋点,支撑自己前进的路?我又想到了学习,是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是促进一个人成长的不竭动力。

从哪里开始学起呢?现代社会的好处就是,网络发达,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于是我在网上收集教育类的讲座学习,那一段时间我在网上听了好多名师讲座。最后我发现在那些讲座中,讲课的专家都在强调教师读书的重要性,教师写工作反思,和阅读反思的重要性。于是,我的精神突围就从阅读开始,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通过三年的阅读实践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这句话就是真知灼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书籍浩如烟海,我从读什么开始呢?这时候,还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里有很多人推荐的教阅读书单,我从中挑选了几本在网上购买来读。正是在2014年我才学会上网买东西(我也是够落伍的了)。一开始我的阅读一开始集中在教育史上的一些教育名著和一些心理学名著上,比如《大教学论》、《教育漫话》、《爱的艺术》、《自卑与超越》、《儿童的人格教育》这些书上,由于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书,所以读完以后都是似懂非懂。但是尽管不太懂,我还是每天坚持阅读,没想到以坚持就成了生活习惯,到现在已经四年过去了,读过的书已经有上百本,有的书还读了两遍、三遍。

2014年我在阅读那些教育学、心理学类理论书籍的同时,我还在中国教育人博客网站上注册了会员,开始写教育随笔和教育现象的评论。没想到一开始写就又成了习惯,四年来,我在那个博客里写的文章有100多篇,共二十多万字,浏览量有四十多万,经常被博主推荐为优秀文章。这种小小的激励对我的文章是一种肯定,从而更激发了我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我在观察,在阅读,在思考,在写文章,我慢慢的找到了新的兴奋点。阅读让我找到了安顿心灵的最佳方式,写作让我找到了梳理思想、认识自我的最佳方式。后来我在阅读和思考中逐渐认识了我自己,我这个人表面上比较木讷,少言寡语,慢条斯理,但是心里总有一些不安分的想法,好奇心太重,我讨厌庸碌的生活,总想不断的接触新奇的东西!

我在阅读那些似懂非懂的理论书籍的同时,也在逐渐的建立自己的阅读兴趣,我发现我比较喜欢历史故事,于是当我读那些理论书籍读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开始读历史故事类书籍,古人说:“读史使人明智”,正是这样的,随着阅读的历史书籍的深入,我对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看法,中学时老师教的那些历史简直不值一提。为了有更多的书可以读,我学会了网上买书,那几年工资比较少,经常月月光,可是不管如何艰难,我每个月都要抽出一百到二百元钱用来买书,还是没想到这样一买就成了一种习惯,而且积累了一些买书和选书的经验。四年过去了,我买书花去的钱已经将近万元。阅读的速度总是跟不上买书的速度。我有时候会回想自己的这几年走过的路,说不出是对还是错,在年轻的时候,精力较强的时候没有用更多的时间去赚更多的钱,而是用来阅读,不知道是不是值得。

行文至此,扯得有点远了,关于我的阅读史,我在一篇名为《我的阅读史》中有详尽的描述。下面回到我的专业发展上来。

正是通过阅读、思考、写文章这些方式,我发现了教育中除了教好课以外的广阔领域,同时也增加了我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找到了我的优势。在阅读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育人观、课程观、教学观,(关于我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在我以前的文章中零星的提到过,没有系统,我将在以后合适的时机系统的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敬请期待)我对教育,对课程,对我自己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学校教育存在的各种现象都有过深入的思考和梳理。我觉得经历过这样一番过程后,我渐渐的成长起来了,我突破了职业发展的瓶颈,实现了精神突围。

我的突围除了通过阅读在精神层面上的表现以外,在现实当中,我在用实际行动把这种精神突围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慢慢的有了课程意思,当我不在拘泥于教材的时候,我有一种解放的感觉,我换一种方式看待教材,所谓的教材就是专家们编写的一本教学参考书,仅仅是一本参考书而已,也就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仅仅是一种教学的一种参考。我作为使用教材的老师,有使用的主动权,当我觉得有些地方不合适的时候,我就可以不用教材上的东西而自己开发教材。有了这种想法以后,我觉得我在上课时候就自由了,我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的各种与所讲授内容有关的材料,把这些材料引入课堂,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上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就出来了。

后来,我在总结我的物理教学经验的时候写下以下几个方面:好的物理课堂一定要做到“三有”:

第一:有种,所谓有种就是物理老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不要墨守成规,敢于挑战自己,敢于挑战权威。

第二:有趣,所谓有趣就是物理课要上出趣味性,物理课本来就是研究和解释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或者被人忽略的各种现象的,如果不想办法(办法有很多,比如讲故事,比如做实验)课上的有趣,那么那些枯燥的物理概念和理论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情绪,从此讨厌学习物理,我在上学的时候就深受其害,我将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把课上的有趣,不让我的学生走我当年的路,这是我的责任。

第三:有料,所谓有料就是让学生上完一节课以后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包括知识性的和启发性的。我讨厌为了知识而知识的那种教学,如果不把学习知识和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死知识,而且会越学越笨,而不是越来越聪明。所以我觉得好的物理课堂一定要有料。

当然,每一节课都做到以上“三有”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我觉得,我应该尽量的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为了把自己的课上出上面我提出的“三有”理论,我开始考虑编写教材,我的初步打算是把生活引入课堂,于是我编写了一本《生活中的趣味物理》,这个工作刚刚结束。接下来我想把故事引入课堂,我将要编写一本《物理人物故事集》,我把物理学史上那些重要的人物重要的发现收集整理编到这本故事集里。我还想改编教材,我觉得现在的教材写的太理论化,我想把教材改编的通俗易懂,初步设想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我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小明这个人物的探索为主线,用写小说的语言表达出来,书名叫《小明的物理探究记》。我上面的每一个设想都是对我能力的一个挑战,不过我想,有了想法以后,我会慢慢的行动!只有行动才会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周围的人。

我在专业发展上的另一个行动是,在2016年的时候学会了玩微信,并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我在这个公众号里坚持发表教育类原创作品,半年以后我获得了平台的原创功能和打赏功能,这对我的文字是一种鼓励,关注我的公众号的朋友已超过百人。我通过这些公众号总的文章已有上百篇,这些文章表达我的教育观点,影响周围的人。同时我也通过这个公众号找到了更多的存在感。有时候我就在想,有了微信以后,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不停的翻看朋友圈呢?就是在寻找存在感,我当然也不能例外。

2017年,我参加了省级骨干培训,这也许会是我专业成长中的又一个转折点,在这次培训过程中,认识了全省各地的教育界的精英,学习了他们在教学中的经验,受益匪浅。在一位老师的推荐下,我加入了一个网络教学平台,从此我觉得我的职业路径又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我在这个教学平台上已经工作两三个月了,收益越来越大,我在上文中说我以前在教学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制作的课件给我带来的经济利益就是指的在这个网络教学平台上获得的,有了这样的经验以后,我又加入了网络上的另外一个教学平台,收益越来越多,而且我觉得这种网络教学似乎更适合我,网络教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受地域限制。而且对现实中的教学又是一个很大的促进,真是一举两得。

写的够多了,此时已经是午夜时分,我要对以上文字做个总结,概括起来我的专业发展经历了以下三段:

第一阶段是关注课本知识和自己的课堂表现。

第二阶段是关注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动态

第三阶段是关注课程开发和自我专业发展。

我在基础教育界已经“混迹”七年了,回望过去,感慨万端,展望未来,“路漫漫其修远”,我还将继续“混迹”下去。谨以此文纪念我已经流逝的七年的黄金时期。

最后我想告诉自己:

不念过去

不畏将来

不悔现在

相关阅读
愿我爱之人是爱我之人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无聊刷着朋友圈,看着Z小姐最新动态,打趣地说道,又在想你们家的某某了。下面的对 话框里回复的羞嗒嗒的表情,我便心领神会了,说到底,看在眼里。Z小姐是幸福的。 我想在所有的异地恋中,是不是异国恋最辛苦。而此时的Z小姐正在研究德国柏林的天气,“听说,下周要下雪呢,也该是寄一副手套过去了呢”我翻了一个白眼,“大老远,你可真闲”Z小姐嘿嘿的傻笑声,让我觉得在这个漫长的时间...

春花寂寂迷人眼,草木深深没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正是草长莺飞,一派欣欣向荣的风光。 黎明时分,一条小路上,马蹄得得,马上端坐一位翩翩美少年,他形容清瘦,略带憔悴。 忽然,不远处,人声嘈杂,管乐阵阵。马上少年犹豫了一下,勒马,跃入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里。油菜花已经齐腰深,花香幽淡,纤巧的蜂儿嗡嗡低飞。 队伍向另一个方向走去,并没有人发现异样。风拉长了一个女子的哭声,声音里溢出凄楚、惊惧,甚是可怖。 少年犹豫一下,咬了咬嘴唇,作...

香水有毒,我身上有你的香水味

文|青山应如黛 1 南方冬天的早晨格外地冷,天还没亮大街上的环卫开始慢慢拉开白昼的帷幕。一会儿路上的行人开始增多,大多裹着外衣行色匆匆开始了每日的奔波,这些人的面孔都不曾见过。 我和室友一起去上班总是要经过一条弯弯绕绕的巷子。冬天的风在那条不长不短的巷子里吹得格外地冷,我看着巷子口上面那盏古老的白炽灯随着冷风吱呀吱呀地晃着。 巷子路边的小房子门口,总是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每天都可以看到...

旅历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广东老家,在客运站下了车后当地的几个朋友为我接风,城镇凌晨的空气格外清新,我们从熙熙攘攘的摩托佬中挤了出来,看着灯火阑珊的故乡,感觉尤为亲切。 我们去了当地的夜排挡吃东西,聊起了大学四年的生活琐事,大学读出来因为没找到工作,心灰意冷。几支啤酒下肚,更显凄凉,看着周遭骰盅甩的噼啪作响,热闹的夜市却让我心头不是滋味。 回到家躺在沙发上,感觉我的人生,不能在这样下去,但目前的自己...

人生的每一场离去

习惯熬夜,入眠之前可以盯着手机屏幕越来越精神,进而失眠。长期如此,发现自己的身体机能变得很差,老是忘东忘西,上一秒还在准备的事情,下一秒却完全想不起来是什么。 我开始猜想,会不会哪天记忆和肉体什么招呼都没打,然后从生命里渐渐消失。这脑洞似乎开得有些离谱,但是这世上确实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和我们不辞而别,接着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 1 阿汉前不久刚刚分手,完结了三年的感情。想象不到平时五大三粗的大老...

此生终不遇良人:傀儡师

秦楚歌摸着自己没有心跳的胸口:“我是活着还是死了,自己最清楚。”

北控险胜福建 弗格砍下40分助力北控获胜

北控险胜福建?昨日CBA常规赛第15轮首场比赛,这福建队对战北控队确实强强对决太精彩了,这两支队伍的实力相当,所以比赛结果一直胶着,彼此不分上下,不过这场比赛中北控队

花瓣(微小说)

暑假带孩子回故乡,孩子像脱缰的野马,在玉米地里到处跑窜,对这样井然有条的庄稼地充满了好奇。 “爸,这里怎么有苹果?” 我跟着孩子走进一片玉米地,三个小土堆展现眼前,每个土堆前整齐的摆放了三个苹果。我儿时在老家长大,知道这是别人家刚祭过的坟。我赶忙拉着孩子离开,按老家的讲法,孩子看到坟不吉利。 “奶奶,我刚才在玉米地里看到苹果了。真奇怪呀。”多嘴的孩子又啰嗦给娘听。 “大壮,你怎么带孩子去那些...

手机读故事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