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天涯织女、衣被天下

2018-08-18 18:00:32 作者:一抹珍藏

前言:我琢磨了很久,想深度挖掘一些在某个领域内或某个时间段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古今中外女性故事,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她们仿佛一粒粒珍珠散发着璀璨光华。今天就先尝试着,说一说黄道婆如何历经艰辛、实现衣被天下的故事。

公元1245年,也就是南宋淳佑五年,黄道婆生于上海乌泥泾的一个穷苦人家,取名叫巧儿。当时,正直宋元更替、兵荒马乱之际,蒙古军队锋芒直指临安,南宋王朝山河破碎,巧儿一家生活苦不堪言。年幼之时,巧儿就失去了全部骨肉亲人,孤苦无依,生活逼得她不得不到有田地的人家做了童养媳。

巧儿出生前后,家乡便从闽广地区传来了棉花种植。到了巧儿能记事时,棉花种植已经普及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等地,不少妇女学会了棉花纺织技术。由于世道多难、家境贫寒,巧儿自幼就跟劳动紧密地连在一起,砍柴做饭、洗涮缝补不在话下。

巧儿心灵手巧,勤学好问。大人干的活计,她看了便能举一反三。看见有人穿着棉布衣裤锄草犁田,厚实柔软、经久耐用,她就像向纺棉的成年人学习。刚开始,她棉絮弹得不透不净,棉条卷得松紧不匀,棉纱纺得粗一段、细一段,但她从不气馁。

在做童养媳的岁月里,巧儿常年起早贪黑,侍候全家人的吃喝穿戴,每天累得筋疲力尽。但她还是坚持每天硬挤出时间练习纺织技术。没多久,巧儿熟练地掌握了全部操作工序:剥棉籽,敏捷利索;弹棉絮,蓬松干净;卷棉条,松紧适用;纺棉纱,又细又匆;织棉布,纹均边直。她的生活里,从没得到过家人的慈爱和温暖,只有这棉纺劳动,给了她莫大的快慰。

在纺棉织布的过程中,聪明好学的巧儿觉得棉花去籽用手指一个一个地剥,实在太慢;觉得弹棉絮的弓身太小,用手拨动线弦太费力气。以这样落后的技术纺纱织布,远远供不上百姓穿衣服的需要。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能提高工效?

公元1263年,也就是南宋景定四年,巧儿十八岁。有一天,她看到了从闽广运来的棉布,色泽美观,质地紧密,后来又看到崖州的黎族生产的匹幅长阔而洁白细密,不由得对那些地区心驰神往。出发去崖州的前一晚,对忙碌了一整天的巧儿,凶狠的公婆不问情由,进行恶骂和毒打,丈夫不劝阻,反而加鞭助棍,打完后把她锁进了柴房,不让她吃饭,也不让她睡觉。胸怀壮志的巧儿痛苦到了极点,再也不甘忍受折磨,决心挣脱封建礼教枷锁,离开黑暗的家庭。

第二天清晨,巧儿从家里出来,奔向黄浦江边,躲进商船舱底。她就此弃乡远航,踏上了远赴崖州、访求先进纺织技术之路。那时,交通工具简陋,航海技术低劣,巧儿不避风险,忍着颠簸饥寒,闯过惊涛骇浪。她看到崖州棉纺织业真的十分兴盛,便谢过船家就地落了脚。

崖州的木棉和纺织技术强烈地吸引着巧儿,朴实的黎族人民热诚地欢迎她、款待她。她同这些兄弟姐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爱上了这里的高山和阔林。为了早日掌握黎家技术,她刻苦学习黎族语言,耳听、心记、嘴里练,虚心地拜他们为师。她研究黎族的纺棉工具,学习纺棉技术,废寝忘食,争分夺秒。黎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巧儿,而且把自己的技术无保留地传授给她。机缘巧合,巧儿还拜了一位木匠为师,学习改良纺织工具。聪明的巧儿,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棉织事业上,熟悉了黎家全部织棉工具,学成了他们的先进技术。

岁月如梭,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巧儿锲而不舍,刻苦实践,把青丝熬成了白发,终于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棉纺织家。巧儿听说家乡已经安定下来,没有了战乱,她想起家乡棉织业的落后情形,内心复活了改变江南技术面貌的志向,升起了一股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公元1295年,也就是元朝元贞元年,巧儿告别了第二个故乡,乘船离开美丽的崖州,重返她阔别三十多年的长江之滨。经过了改朝换代的战乱,黄道婆的公婆和丈夫早已去世,她心无旁骛、了无牵挂,只抱着造福于民的愿望,不顾体力衰微与生活孤单,回到家乡马上投身于棉纺织业的传艺、改良和创新活动。

她不辞辛苦,东奔西走,热心地向乡亲们讲述黎族的优良制棉技术,把自己崖州所得倾囊相授。同时,还把黎家先进经验与上海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智慧,积极发明创造。对棉纺织工具与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制造了新的擀、弹、纺、织等工具,刷新了上海棉纺业的旧面貌。首先改革擀籽工序,教大家一人持一根光滑的小铁棍儿,把籽棉放在硬而平的捶石上,用铁棍擀挤棉籽;但她还是觉得费力,忽然想到了黎族脚踏车的原理,用四块木板装成木框,上面树立两根木柱,柱头镶在一根方木下面,柱中央装着带有曲柄的木铁二轴,一个人向铁木二轴之间缝隙喂籽棉,两个人摇曲柄,棉絮棉籽迅速分落两轴内外两侧。

与此同时,巧儿把沿用多年的小弓,弓身由一尺半长改为四尺多长,弓弦由线弦改为绳弦,将手指拨弦变为棒椎击弦。用这结实有力的大弓,棉花弹得又松又匆,又快又干净。接着,在纺纱工序上,巧儿创造出三锭脚纺车,代替单锭手摇纺车。脚踏的劲头大,还腾出了双手握棉抽纱,同时能纺三根纱,速度快、产量多,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纺车。在织布工序上,巧儿借鉴传统的丝织技术,汲取黎族人民织的长处,研究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棉织技术,织成的被、褥、带、帨等,上面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花纹。从此,“乌泥径被”名扬全国。几年后,松江、太仓和苏杭等地都传用她的新法,以致有“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盛称。

公元1330年,也就是元朝至顺元年,巧儿走完了坎坷跌宕的一生。她穷尽一生刻苦学习研究、辛勤劳动实践,有力地影响和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她逝世后,乡亲们怀着悲痛心情,纷纷捐资捐物安葬她,并为她兴立祠庙。多少年来,人们感念黄道婆的歌谣,一直传颂不止: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一抹珍藏
一抹珍藏  作家 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师,十年公务员、三年企业高管工作经历;喜欢阅读和写作,喜欢历史和社会,喜欢公益和慈善,喜欢手工和美食,喜欢育儿和旅行。

黄道婆:天涯织女、衣被天下

相关阅读
丫鬟没有少奶奶的命

厅堂里气氛阴森诡异,三小姐端坐在太师椅上,不紧不慢地嘬着茶水。贴身丫鬟莺歌站在她的旁边,慢悠悠地为她扇着扇子。莺歌表情严肃,面露凶光,两只眼睛瞪得像铜铃,她死死盯住跪在地上的翠云,那翠云双手伏地,神色慌张,大气都不敢出。 两个家丁手里操着家伙,低眉顺耳地站在翠云的身后,等候着三小姐的差遣。几个婆子丫鬟衣着整齐,分列两旁。 “说!是不是你偷走了那枚玉佩?”三小姐“啪”的一声将茶杯扣到了桌子上,...

妙龄女子婚前被包养,婚后却去买淫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天气睛 小李家住在一个小乡镇,但却在市内一家国企上班。认识小李是因为她哥哥是我的朋友,差不多就是我的同事,小李的哥也是体制里面的人。 小李有162CM的身高,皮肤很白,白得诱人,身材不瘦,但也不胖,该凸的地方凸,该凹的地方凹,是一个回头率挺高的女孩。小李是挺文静的,是家里的乖乖女,家人和朋友都喜欢和小李玩的。 漂亮的女孩总是有那么多人喜欢的。特别是男人。 小...

【短篇小说】她笑了

文/三月叶 一头健壮的水牛摇着脏兮兮的尾巴,河水倒映着它的头颅,涎水低垂,大鼻孔呼着热气。一只黑鸟落在它的背上,啄着寄生虫,它巨大的睾丸边,几只苍鹰嗡嗡的飞着。它在喝水,她在盯着它。河水不波不澜,平静的向远方流淌,对岸有狗吠的声音,一个老头穿着蓝色衬衫坐在一棵桃树下,腿边躺着一条黄色的狗。她坐在一处草堆上,手里牵着麻绳的一端,另一端系在牛的鼻孔。她十五岁了,下巴有一颗很显眼的痣,梳着马...

偶尔我也会想起你

文/阿阿静123 前天刷朋友圈时候,看见以前对接的项目的策划发了一张立冬的微信单P。首先不得不感慨画面真心好看。 时常不经意间,关注下以前的项目。这种潜意识有时候自己也未尝发觉。 虽然,我换了城市,也换了工作。但是,对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有种说不出来的情怀。可能是第一份工作,可能付出了太多时间、精力,以及那种不求回报的加班。 此刻我能体会我妈的心情了,带项目就像是自己的小孩,付出了时间、精力...

我约炮,但我爱我男朋友。

顾小北看着杯子里所剩无几的咖啡,心里觉得今天就像这杯咖啡一样,平淡无奇。 她今年23岁,刚大学毕业,不像那些进入实习岗位或者东奔西走找工作的年轻人一样。 她不愁吃喝,衣食无忧,每天的工作就是思考自己还想买什么。 顾小北交了一个有钱的男朋友,比她大五岁,是青岛台东区某房地产老总的儿子。 他们在夜店认识,顾小北对他的阔绰一见钟情。 顾小北与其他女孩不一样,在大学期间,接触过她的人都会觉得她是一个...

梦里梦外都是你。

孤独的长椅,孤独冷漠的三棱镜棱角分明,绝美的光射过它,却折不出七彩的光。 零丁的倚在角落,戴着耳机,总是忍不住哭起来,对外面充满恐惧。 “温柯…温柯…” 伸手往黑暗里去抓,一手的空气。 突然门被打开了,一道强烈的光刺激着她的瞳孔。穿着白色衬衫的温柯走来。紧紧抱住她,拍着她的背,一下又一下。直到呼吸均匀,泪眼不再朦胧。 “温柯…温柯…你能懂吧?那种…那种害怕,人情冷暖,孤独厌人。” “温柯,我...

离婚后的男人很后悔,想挽回却为时已晚

有人说,离婚后男人会后悔,一开始我不信,但是后来我真的相信了。因为我就是如此,自从老婆跟我说了再见以后,我就经常想起跟她在一起的时光。无论她当初犯了多么大的错,现

房东太太对阿宾主动示好,二人最终背叛了家庭

阿宾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所以考了个三流大学,因为比较爱玩,所以从没开学的时候就去了学校附近,他租了一个房子,在哪里一边熟悉环境,一边玩。阿宾搬进去的时候,还要五六天才

手机读故事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