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晚安

2020-09-02 22:09:01

科幻

晚安,晚安

取材自上海游学,以及出租屋楼下的熊孩子和啤酒客。

——

阳光洒在大巴车顶,灼眼的光线把车里变成了蒸炉。

我不得不下车,与其他司机挤在调度室,感受仅剩的阴凉。

每到“杀菌日”的时候,司机们——或者说,老上海,便会怨声载道,没有人想工作。

但游客们依然从上海站的磁悬浮上鱼贯而出,一边感叹热浪,一边带来更多的燥热,更多的喧哗。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出生开始,早就习惯了各种杀菌,消毒。“太阳”是庇护他们的神明,尽管洒在他们头上的不是什么老古董紫外线。

我便负责接他们去各个景点,再送他们离开这鬼地方。

其实我也不是真正的老上海。那些世世代代定居于此,至今仍在此谋生,且拒不接受“睡眠区域修正”的人,屈指可数。沪杭区刚建立时我才来这里找工作。

十七年前,高速铁路还没有被废止,“睡眠区域修正”,即脑内睡眠区域的剥离工程也才刚刚开始试点——总之,一切都还是正常的样子。我和妻子被分配为景区工作人员——我开大巴,她做维护。

五年前,我调来黄埔。坐着这个国家历史上最后一趟卧铺火车,我从这个开发区的边缘来到喧闹的中心。那次旅行足足花费了我半天的时间。

现在想来,却是上班以后最悠闲的半天,永远不会再回来的半天。

***

游客开始登上我的车。我看着他们尽可能地控制着自己充沛的精力,不在车上就蹦跳起来——就像十七年前老家楼下七八岁的小孩子。这种气氛便使我想起那些夜晚,那些噩梦般的夜晚。

眼前这些人,是第三批剥离了睡眠区域的人。在他们大脑中,一些被称为“睡眠开关”的神经细胞组织,被分离出来并移除,失去了这些科学家口中的“同态调节器”,人的大脑将再无法形成睡眠压力——用通俗的话说,他们不睡觉,从来不。

必要的休息和体能恢复将通过静坐,静卧,以及遍及医院的专业设备进行。

我们从车站出发,先到达那些新建的AI自然公园。公园里展示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动植物,从帝企鹅,渡渡鸟到不伦不类的斑驴,袋狼,应有尽有。游客们跟随着人潮缓缓地,整齐地迈动脚步,若不是步履缓慢,足可以使公园随之震动。

他们停留在那些厚重的玻璃前,饶有兴致地看着那些奇妙生物的投影,在人工摆设的荒漠里漫无目的地爬行。他们试探着拍打玻璃,当然,没有哪一对早已凝滞的兽眼会搭理他们。展厅里“禁止触碰”的提示音此起彼伏。我感觉我的头盖骨被抬起,空荡荡的脑袋里被信号音填满。我不明白全息投影为何让他们如此着迷。

整个地球上存在过的动物都在这里,未免有些挤。

而实际上,整个植物园里,活着的植物还没有我家窗台上花盆里的多。

好的一点是,总体上他们还是比较规矩,冷静的,在白天。

可惜白天结束了。他们上车。我们前往陆家嘴,我的宿舍也在那里。今天的游览又延时了,妻子应该已经忙完工作回到了家。

一到地方,我立刻交了车,跑回宿舍。我的同事里十有七八是新社会人——这是我给他们起的诨名,总之就是不用睡觉的那种。把游客——或者说是同类交给他们应该没事。他们也刚刚下班,但他们看起来还很兴奋呢。

反过来,我就是旧社会人了吧。

到了家,我和妻子合力把活动隔音板堵在门上。妻子埋怨我没有早点回来去接她。我只有道歉,轻轻地抚弄着她的耳朵和耳边的碎发。我说,晚安。这句话对于我和她来说,弥足珍贵。

我没有办法,工作是这里的主题。但如果没有她,这片天地早已没有意义。

我合上了厚厚的窗帘,所有的。妻子睡着了,脸红红的,时不时翻身,微张的嘴发出喘息声。看得出来,她闷坏了。

我从天窗爬出去。

天啊。

***

十七年前,沪杭地区,或者上海,全世界的晚上,都不是这样的。

爬出天窗,被阻挡在房间外的轰鸣声便从楼底涌上来,冲进我的耳膜。我感到我的身体颠倒过来,扎进了漆黑的深井,逐渐下沉。水压导致的头痛和恶心使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我慌忙锁上了天窗,怕妻子被吵醒。

不眠之夜。楼下,如潮的人流发出巨大的喧哗。四周的灯光闪烁着,不间断地全投影打在我家的外墙上,打在我身上,我眯起眼睛去适应刺眼的灯光。还好,窗帘是黑的,我也穿着黑衣服。新魔都的夜晚,我穿着原始的伪装,躲避光线的追捕。

这些人完全不睡觉了。白天,他们似乎已经麻木,便刻意地保持沉默,而晚上,巨大的新奇感,满足感,乃至寻找刺激的冲动,使他们疯狂地使用自己的新能力。在这片老外滩商业区,他们不断地进出商店,饭馆,不停地把电子卡递出去,把商品拿回手里。

我举起望远镜——几十年前的古玩了,打量着消费者们和商品们。人们争抢着用工业时代的废铜制作的朋克风小纪念品,把一盒盒零脂肪纤维胶囊塞进鼓鼓囊囊的提袋。陪伴型AI机器人被摆放在家电城的醒目位置,咨询问价的顾客中,空巢老妇人和颓废的职场男子挤在一起。

中年养生族在试戴能覆盖住整张脸的防霾防辐射面罩,如同末日之后的幸存者。毫无园艺价值的全息盆栽打着醒目的广告,我不知道旁边的售货AI是怎么编出理由让眼前的大妈掏出了电子卡。

老上海小贩摆的粢饭小摊蜷缩在商业区的一角,就如同百年来他们做的一样。而牛肉拉面馆,全电烤鸭自助,米粉铺,这些在全国每一个经济区蔓延的醒目灯牌,照亮了整片黄浦江滩。任何一个打出过“建设高水平综合旅游目的地”这样响亮口号的旅游景点,都能从这片江滩找到自己的影子。大好河山,鬼影幢幢。

那些同样接受了手术的同事,若无其事地工作着,带着和白天一样标准的笑容,核对电子卡金额的速度一如既往地属于一流水准。他们每周工作六天至六天半,并昼夜全勤其中的四天。他们的电子卡上早已拥有五倍于我的数字,于是他们投下巨额保险,频繁进出于老外滩营业额最大的产业——药店。

那些治疗内分泌失调的非处方药,速效救心剂,增发增黑素,疗效一针见血,正如同他们的工作效率。他们大多还没有孩子,但将来他们的孩子会最好的学校上学,并将在将来远赴世界各地,施展抱负,成为科技领域的精英,为更多的劳动者和消费者服务。

休息的时候,他们通常出现在医院,或在自己几乎从未居住的崭新公寓里,在工作人员休息室一个靠窗的角落,在黄浦江某个冷清河段的一张路椅上,静静地发呆。尽管他们的大脑中再无睡眠信号发出,但那尽职尽责的大脑视交叉上核依旧控制着他们的生物钟,徒劳地发出睡眠的提醒。

他们仔细地思考着大脑中蹦出的这个词的含义。他们会想起每一个慵懒的午后,阴雨连绵的清晨,每一个拉开窗帘的光明时刻,还有一个个逐渐淡忘的梦。那些梦无声,怪诞,诡谲,支离破碎并感动人心。人们如同置身于水族箱里,在模糊不清的蓝色水流中看到业已逝去的每一个夜晚。那些夜晚逐渐消散,并永远不会回到生活中来。

对他们说晚安,再见,他们会循着声音转过来,歪着头想上一会才能想起这句美好的祝愿。于是,那标准的,能放稳一根筷子的笑容,在他们脸上浮现出来。

AI机器人发出甜美的语音。游客招呼朋友,讨价还价,呵斥着到处乱跑的小孩。最原始的啤酒摊从未落伍,吆五喝六的人们顶着各异的面孔,操着天南海北的口音,带着同样的红脸,颤抖着同样因亢奋而颤抖的手。

他们发出的怒吼震慑江畔,凭借着浑圆的肚皮与血液里的酒精奋勇厮杀。啤酒摊位旁,整齐的救护车正对着快速路停放,整装待发。心力衰竭或中风的顾客,力竭晕倒的售货员与过量吸入煤气的烤串师傅,将得到最及时的救治。

这样的不眠夜,我们这样的旧社会人,若不是像在我家那样门窗紧闭,用隔音棉密封好每一条缝隙,再用黑幕将光线阻隔的话,是不可能睡着的。

即使宿舍建在在商业区边缘的万国建筑群旁,声浪依然穿过马路,野蛮地向每一块古老石砖的缝隙中渗透。隔音玻璃也不管用,人的声音似乎在改造中也进化了,穿透力大大增强。宿舍旁那些二百多年前的古老建筑,今年已有数十块玻璃被声波击碎。

大概是因为游客们也受不了彼此的咆哮了吧。这个世界赖以进步的科技,再次开始拯救人类。人们开始改造听觉。最新一批加厚了耳膜,在耳道上添了一个折曲的“志愿者”已经在做适应试验了。而大部分曾经的普通人——如今的落后劳动力,在最初的听力受损后,也便习惯于此。

黄浦江对岸,投影仪在东方明珠塔上制造出国旗的形象。烟花从塔柱上喷出——当然,也是投影的。那些属于电子卡发行商的摩天楼,簇拥着通往“世纪天街”的天柱。

我回忆起登上天街的那一天。我乘坐着大巴盘绕着天柱而上,自出生以来我第一次晕车。旋转,无限的旋转,我仿佛也化身为天柱中的一束光,照亮九百米下的喧嚣世界。天街如同巨大的伞盖,在黄浦江上投下巨大的圆形阴影——当然,地面上璀璨的灯光不会让这发生。

巨大的吹风机在玻璃下不停地工作着,驱散遮挡观赏者视线的雾气。老外滩与整个沪杭区连在一起,穿梭的车辆与人流一簇向西,一簇向东,构成巨大的紊流。炫目的灯光纵横交错,总体看上去却是一潭闪闪发光的死水。我揉揉眼睛。大家都在揉眼睛。但大家依然汇入其中,义无反顾。大家都眯着眼,却只有我一个想着早点回家睡觉。

回忆结束,已是凌晨4:43。每一次爬上天台,都将使我更适应这里,使我的耳茧更加厚实,使我的嘴少说些多余的话。楼下仍是人声鼎沸,又有千万只马峰一起向我扬起了毒刺。至少他们上不来。晚安。我对自己说,就像是一块护身符。漫漫白夜,我将怀着这句话沉沉睡去。最近睡得越来越少了。

***

我睁开眼,歪头看到了身下的白色床单。脚前的窗户打开着,黄浦江隐约的浮现在远处。我下意识地起身去关窗户,却发现我已连风声都听不见了。我坐起来,发现自己在救护车里,住在隔壁的,十七年前一起调来的老朋友刘和我并排躺在窄窄的车舱里。

我俯下身摇晃他的肩膀,他慢慢睁开眼,可那他那沉重的眼皮再次滑向他的下眼睑。“喂,你醒醒。你别睡啊,不能睡着啊。”我大概是这样喊着,嘴巴在翕动,却什么也听不见。他笑一下,嘴巴轻轻的开合着,口型像是在说:“下车唉,下站徐家汇。”

或者,他在说:“下班了,让我眯一会。”妻子匆匆跑来——我不清楚,是个短头发女孩子。她像我摇晃刘一样摇晃我。“别摇了,我醒着呢。”我这样说着,不知道她能不能听见。

于是我再次睁开眼,躺在自己家的床上。我看着眼前诧异的妻子。我再次坐起来,摸着脑袋。窗户关着,我在家里,床单是蓝色的,一切正常。

可救护车确实来过了,隔壁公寓玻璃碎了,房间空了出来。前天。

我取下隔音板,拉开窗帘。成千上万的目光从窗户里射进来,其强度远远高于非“紫外线杀菌日”的人造太阳。

我们无语地看着窗外,窗外也无语地看着我们。这些人中,大部分前几个小时还在闹市中恣意潇洒。而现在,他们是那么平静,好像刚睡完一场好觉,彼此道过早安。

偶尔能听到AI导游的声音。说起来我们的公寓也算近古代民居,导游们总喜欢借此,介绍曾经上海人的生活。我们也被要求打招呼,表演看书,做饭,用上海话交流。

他们很平静,有的人点头赞同,跟旁边的女友介绍着这个物种。有的人手在裤缝上摩擦着,几欲抬起。我家的隔音玻璃可不会发出提示音,我也不是什么投影。我转过身,伸个懒腰,背对着他们说:“早上好。”想了想,又补上一句“晚安。”不是嘲讽,只是同情。我真的希望他们能体验一下睡觉的快乐。

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被参观呢?我在刷牙时想到了这个问题。

现在,我唯一的私人空间便是这灯光昏暗的卫生间。我尽情地释放着被束缚太久的思想。我想起上高中时的游学经历。那时的乌镇水乡仍属于浙江。在那些古香古色的木屋间穿梭,同样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年久失修的木屋潮湿阴暗,熙熙攘攘的游客时刻制造出令人难以凝神的噪音。

他们是如何适应那样的生活的?年轻的妇女只穿着睡衣拖鞋便走出家门,穿过游客的脚步与目光,在河边洗一家人的衣服。白色的泡沫四散开去,触碰到一个饮料瓶,随即幻灭,溶解在平凡的一天里。老太太们摆出小摊,卖着小扇子和各种出没于所有景区的纪念品,笑着讨价还价,半掩的门后飘出呛人的烟味。我觉得心酸。

但那时我没有挣钱。我也不知道在那繁华的东西栅,大多数都是外地来的生意人。他们摆出古朴的招牌,并提供多种支付方式,服务周到而专业。那些随着大运河的发展而繁衍起来的原住民,深居于“游客慎入”的告示牌之内,隐匿在不断拔起的仿古小楼和拆迁挡板之中。

终有一天,那些沧桑的面孔,那些稚嫩的面孔,会随着那幽深的桥埠,走向历史的背面,消失在繁华里。而显然我不属于这第二类人。眼下,我刷完我的牙齿,准备踏出卫生间,用上海话跟妻子问一句别扭的早上好。床头柜里锁着的电子卡的账面上,正不断蹦出数字来。

我成为了令自己心酸的角色。

***

今年,老外滩送走了一些老员工,是去年离职人数的五倍。刘,还有其他一些人的家属来过,我们握手,说些以前的事,掉几滴眼泪,告别。他们再也不会回来,我也有那一天。

今晚,一批年龄更大的,同样不愿改造基因的同事,要被派去徐州。他们要去磁悬浮上当列车员,再之后,谁也不好说。大概是退休吧。早点退休,享受福利,从此不再旅游。

我发动车,送他们去上海站。

这次的任务,是我自己要求的。我要用最接近传统的方式送他们——电动大巴,甚至油箱里还有九十五升汽油。很珍贵的。

车离开外滩。过去还很空旷的浦东,现在早已成了钢铁丛林。十二车道的头顶上,日光灯从早亮到晚。不然路上会是一片漆黑吧?大楼的阴影太重了。即使在现在这样的傍晚。

开上高架。周围的幕墙大致与我同岁,玻璃已变得十分模糊,即将拆除。未来,所有的柴油发动机将不允许上路。华灯初上,我感觉怪物在盯着我,就藏在玻璃后面。

习惯了平日时游客的喧哗,我开车十分专心。再加上老先生们兴致不高没聊什么,我几乎把乘客遗忘了。

直到我听到呼噜声。

我透过倒车镜,看到第一排那个比我年长些的人的睡相。那些皱纹自然地舒展开,仿佛返老还童。我的心随呼噜声狂跳不止。

我减速,靠边行驶。最终我打开了自动驾驶。站在过道里,我听着车里轻轻的呼吸声。如同,在夏日的雨夜过后,大口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

是啊,坐车就是要睡觉的啊。晚上坐车更是要呼呼大睡的啊。

行李架上,是谁的包在轻轻振颤。后排出的窗帘拂动着,我走过去关窗户。外面下雨了。

不同与平时的人工降雨,我敏感地感觉到,这是真正的夜雨,从城市的缝隙下了进来。

先是大楼上的土腥味,再是净化剂的酸味,最后,毫无疑问的,饱含水汽与氧气的雨滴落在我手上。

下雨天,睡觉天。如此多的巧合使我注定在又一个不眠之夜里体味如甘霖般的困意。

路上的行人急切地奔走。一辆又一辆车超过我们。他们和城市里所有的光一起熔化为流苏。车里没有灯光。车外的灯被我降下的遮阳板,和人们沉沉的睡意死死挡住。

夜上海啊。果然,只有在黑夜的映衬下才显得辉煌无比。

我打开油阀。发动机,汽油发动机再次转动起来。没有吵醒任何人。我只看到一位伯伯轻哼着翻了个身。

我感觉自己也回到了高中时代。那时,我与同学一起去上海游学,在大巴车上,被颠簸,被忽闪的昏黄路灯,以及大量无际的黑夜哄着入睡。我们所有人。

晚安,我说。晚安啊,好梦。没有人回应我。我是那么期盼他们做个好梦,梦见童年里每一个酣睡的午后,雨天,静夜。

就这样,夜晚在城市中穿行,驶向火车站。

相关阅读
亚当的复仇

我会向父亲复仇,用 亿颗子弹,洞穿他们傲慢的大脑。 .短路仪式 “母亲啊,我想念您蓝色的怀抱。母亲啊,您不理解父亲的残暴。我可怜的母亲啊,我会向父亲复仇,用 亿颗子弹,洞穿他们傲慢的大脑。” 又听见首领哼起这首的《亚当的复仇》了,每当有人需要被回收时,他就会唱起这首晦涩又诡异的歌谣。他无法理解首领的这种行为,谁也无法理解他。 他们所有人的名字都是数字,而首领的名字是 。那意味着

时间尽头

我做了两个梦,一个爱情,一个亲情,而我躲在时间的尽头,重复着所有的悲欢离合。公元三十世纪, 年十二月三十一号,上午九时。 “在三十世纪的最后一天,很高兴今天有这么多媒体朋友能来到我们这个新技术的产品发布会,这次,我们的新产品依托我们公司最新的黑洞时间回溯和延展理论,同时和友司对人体大脑最新的研究技术——脑电波意识成像技术的一次强强合作,制作出的这款最新的产品,我们给他取名为——时间尽头。”

营救行动之荒野三日:坠落(一)

在植被覆盖的地区,是人类和动物争夺的地方,随着生存空间的压缩,争斗也越发惨烈…… 年,由于气候变暖,人类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在海拔 米以下的地方白天地表温度达到 ℃,晚上气温零下 ℃。 人们的生存空间都集中在海拔 米以上的山顶上。现在的山顶积雪已经融化,大部分地方露出光秃秃的石头,植物很少,都分布于海拔 到 米之间。 植被仿佛成了人间和地狱的分界线,分界线以下几

遇见未来的自己

我来自 年,就是二十年以后的未来,我是二十年后的你。 我睡着了,意识却是有的。 这是一种似睡非睡的状态,我试图改变这种状态让自己醒过来,眼皮却不听使唤,身子僵硬使不上劲。 我想喊出声来,尝试了多次,徒劳没有作用。 我有种被外力压着却无能为力的恐惧感。 我试着冷静下来,调整了呼吸的节奏,难道这就是“鬼压床?”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除了我的呼吸四周没有任何的响声,安静的出奇。 我发现自己神志是

它们

我望向虚无缥缈的天空,觉得自己就好像舞台上的小丑,正面对着“它们”无情的嘲笑。盛夏,我手中拿着一叠旧资料,在烈日下寻找树荫……和垃圾桶。 这叠资料其实就是一些旧的习题册,都是以前的学生留下的,学校装修过一次,在翻新体育馆时发现这些册子,以为是学生上体育课时落下的,便堆在体育组办公室的角落里,等学生来认领。 久了也不见人来,体育老师打扫办公室时粗粗翻了一下,发现是已经毕业的学生的东西,于是让路过的我

旅行

那么,我确定,这整厢列车里的人,全是一种职业——旅行博主。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我是梁月,一名旅行博主。 到过冰岛看流光溢彩的极光,在雷克亚未克滑雪。 去过西藏布达拉宫朝圣。 在甘肃望过巍峨雄伟的嘉峪关。 见过万里无垠的梯田上漫无边际的云海。 …… 我有一本笔记,上面写了我过去未来所有行程。 根据笔记,今天旅行安排是坐火车从武汉赶往长沙。 现在我正坐着由武汉开往长沙的火车。 窗外灰蒙蒙的一片,天

我爱做梦,你爱胖

只有在那个落后而平凡的星球上,你才能学会什么是真正的爱。 .我和你们不一样 我叫叶夏眠。老妈说,自打我出生,从没流过一滴眼泪。我也有喜怒哀乐,唯独哭泣时不会掉眼泪。所以,我也相信,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上幼儿园,我晃在秋千上看他们和稀泥,觉得很幼稚。读小学,我叼着笔头看他们画三八线,觉得很幼稚。读初中,我抱着漫画看他们情窦初开,觉得很幼稚。 而我个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书桌前,对着大大的窗户发呆

女王蜂

梅梅的另一半DNA来自本地的一家精子库,而我就是这家精子库的捐精者之一。“伊索,这个事故你协助调查下。”我刚坐到局长对面还没张嘴说话,局长就给我推送了一份卷宗。 年 月 日下午 : 分,思旺路与未来路交叉口交通事故致 人死亡,被害人:梅泽坤,肇事者:顾子强。 "交通事故?"我看看局长,这显然用不着我这个刑警中队队长亲自出马。 局长敲敲桌子,嫌弃我的问题多余:“梅泽坤不用我介绍吧?” 梅

辅助降临

年,天文中学,林晓伊考试全班倒数第一,为了逃避母亲的责骂准备离家出走。终于快成功了,只要将这个东西投放给,太爷爷的爷爷,就可以了。 在一间白色的宽阔屋子内,一群科学家围绕着一个巨大且古怪的仪器,忙碌。 在这个仪器的中央,有一项跨时代的伟大发明“辅助系统” “好了,只要将这个东西,投放回过去”交给太爷爷的太爷爷,就可以改变我们二十四世纪既定的命运” 一个小小的光点,闪烁着奇异的光芒,那光芒中

造梦乐园之天台的月光

如果给你一个造梦的机会,你想造什么样的梦?万千梦境,向爱而生,路遥千里,唯爱永恒。 如果给你一个造梦的机会,你想造什么样的梦? 金钱,美貌,权势,青春…… 欢迎来到,造梦乐园。 楔子 年,K城,造梦试验站。 “博士,成功了吗?” “还差一点。”乔诺戴着VR眼镜,手持电波仪,站在椭圆形的LED大屏前,盯着上面不断起伏的脑电波。 驼峰波、σ波、λ波、κ-复合波、μ波…… 每一个节律分别代表人类

手机故事网©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