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与洪山菜苔的传奇

2020-12-04 13:11:29

古风

尉迟恭与洪山菜苔的传奇

序幕

贞观三年629年,尉迟敬德万万没有想到,他为大唐出生入死打下江山,却因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的不和,使得他在朝廷内逐步孤立,日渐边缘。

每为朝政与他们厉言争辩,关系以至水火不容。

一边是战功显赫的爱将,一边是策立国政的文臣,皇帝李世民看在眼里,内心虽急,却也不动声色,权衡利弊后遂将尉迟敬德调离京城,出任襄州(今湖北襄樊)都督.......

1

尉迟敬德举家别离长安至城外十里亭,正值秋高气爽,风吹草现,心里竟生出一些凄凉。

往事历历过目,如梦似幻。

想起那王世充领几万兵将偷袭主公李世民,是他单枪匹马护驾,杀出重围;再想玄武门事件,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合谋加害主公,又是他力劝主公及时出击,把握了先机,诛杀了异己。

请求李渊下令,交付军权,退位让贤,才有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朝廷天下。

当突厥来袭,在兵力不济,各地的援军又来不及赶到之时,又是他尉迟敬德临危受命,在泾阳(今属陕西)大破突厥,擒获突厥俟斤(官名)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

在如此不可一势的军威之下,迫使突厥退兵求和,而这一切的一切,仿佛昨天刚刚结束。

而今,只留下他一人,在这长安城门之外,十里长亭遥闻鼓角,凄凄惨惨切切的离去,空有一腔英雄豪气。

其实尉迟敬德却不知,就在他立在十里亭外,回顾与李世民的一切过往之时,宫廷内的皇帝李世民更是思绪万千。

他也是一个人,更是一个侠肝义胆的男人,想起许多与尉迟敬德出身入死,特别是在玄武门事件后,虽大权在握,江山已坐,但是内心因亲情的博杀之战,生起的纠结懊悔情绪,常令他彻夜难眠。

又是忠心不二的尉迟敬德与秦叔宝,两名老将,夜守宫门,护他安神。

神奇的是唯有两名老将的把守,他才能安眠入梦。

于情于义他哪里愿意把自己贴身的护卫将军调离?

而做为一个君王,他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单单讲情义的男人。

在平衡诸多的朝廷势力之时,许多的身不由己,迫不得已又有几人能明白?

再说那尉迟敬德,的确勇猛耿直,刚正不阿,可是却太过居功自傲,不可一势。

他可以在金鸾宝殿,因立场不同呵斥宰相,可以在宫廷御宴,因一言不和拳击文臣。

满朝文武,隔三岔五的奏报,令他如一个顽皮孩子的家长,时时的提心吊胆,怕自己宠爱的孩子,又会闯下什么祸害。

每当上朝,他都忐忑不安,必须面对所有好或不好的奏报。

少小时,先生教授《汉书》,发现汉高祖的功臣能够善终的很少,那时,他少年不知道愁滋味的心,常常责怪高祖忘恩负义。

到了他自己登基做皇帝,他才明白,哪一个皇帝愿意背负背信弃义的骂名?

哪一个皇帝不想保全功臣,让他们子孙平安?

但是所有的功臣,正是依仗着曾经的功劳,不断触犯国法底线,到现在他才明白,韩信、彭越遭到杀戮,不单单是汉高祖的过失啊。

这些想法,李世民虽没有直接表达,但在尉迟敬德离开长安前,他也曾语重心长的交流过,尉迟敬德多少还是听进去了的。

他不是没有感受到李世民对他的情义,只是这样的离开,让心高气傲的他多少有点面子上的过不去,内心肯定是不服且郁闷的。

只是当即将离开长安,在这十里亭外,一川秀色间,天高云淡的空旷境界里,他的内心也开朗了几分。

一腔的豪气和抑郁,顿时和着惠风,顺畅了许多。

在仰空沉思之时,眼前忽然浮现主公李世民临别相送时,泪眼一闪的不舍。

尉迟敬德刚强的内心,似被一个温柔的女子,轻抚了一下,顿时松懈,老泪充盈眼眶。

为了掩示自己的失态,为了怕家眷误以为自己是失宠悲凉,他背过面去,继续的仰空,让眼泪流出来,又干了去,良久良久,他对空几声朗笑,然后率领家眷,面对长安,抱拳做揖,绝尘而去。

2

尉迟敬德一路前行,虽一路风景,他却无心观赏,唯有途经寺院,他都会举家盛装礼拜,每行一处寺院,他必定斋戒并留宿一晚,再留下一笔不菲的供养,修缮寺院,塑佛金身。

这是因为,在曾经的南片北战中,正是老母日夜的茹素念佛,才使得他化险为夷,所以,在平定江山后,每年去寺院礼拜,一为感恩,二为报孝。

虽路途遥远,月余之后,很快行至随县。一日路经一座山,见山峰峻秀,植被茂密,有一宝塔独立峰岭,灵气逼人。

尉迟敬德晀望时,忽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

尉迟敬德虽是武将,却是笃信神灵之人,见有神奇,心念一动,本准备路经而过,时见晌午,决定在山下先安顿家眷,自己独自前往,看那宝塔有何灵物。

皇帝李世民虽在深宫,内心却一直的放不下尉迟敬德,每每回想与尉迟敬德并肩做战,浴血沙场,总会茶饭不思,夜更不能眠。

察言观色的太监总管,哪里不能明白皇帝的心思,请来画师把尉迟敬德与秦叔宝画成像,贴在寝宫门外,一为皇帝守护,二为皇帝睹像思人。

这一招还真是灵验,皇帝李世民真的安稳了下来,并下密诏沿途各级官吏,暗中护佑方便尉迟敬德赴任,个中苦心与情义可见一斑。

而尉迟敬德却不知道,只觉一路走来,总会有很大的惊动,每到一处,地方官吏皆盛礼相待,他自以为是开国元勋的一点老面子,虽遭贬谪,同样德高位重。

本对皇帝生的一丝怨艾,顿时化为乌有。

刚至随县即到襄州,又见灵塔,更生出几分欢喜。心想,先不惊动地方,独自探个究竟再说。

于是在山脚,见一户人家,偌大的院落,正好可以停歇一家老小,便率家小径直而去。

不想,刚到院门,只见一穿戴整洁的农户已立在门前,打拱作揖问候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又是一惊,不觉的把手摸了一下自己的黑脸,心想自己脸上并没有留下什么标记吧,怎么一路,凡见者都如此恭敬?

他却没曾想,在他来之前,家家户户都得到官府嘱咐,凡见将军,皆上宾礼待,将军歇宿谁家,如中大奖一般。人生的许多际遇,哪里来得那么偶然?

农户一家诚惶诚恐的将院里的上好的房间腾了出来,礼待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从农户嘴里知道了,他们落脚的这座山,名大洪山,山上有一座寺院名为奇峰寺,据说有求必应。

虽在这山高路远,却也是香火鼎盛,是随县地杰人灵的风水宝地。

听农户如此一说,尉迟敬德马上联想刚才看到宝塔白光,心里着急,竟连饭都不想吃,只说想走动寻视,众人见拦不住,也就随他去了。

3

尉迟敬德惦记那白光,一路急走,想看着究竟。

进得奇峰寺,见一老和尚师父正在佛像前上供,便上前打揖问讯。

老和尚看了他一眼,并不多问,指了指佛像,便不再吱声。

尉迟敬德见多不怪,顶礼佛像后,问那师父宝塔路径,老和尚又看了他一眼,往佛像后指了指,也不说话,似在带路,又似自便,先行而去。

尉迟敬德不敢怠慢,紧随其后。只见佛像后有一扇门,打开后,竟别开一片洞天,小路蜿蜒,塔铃声声,如神仙境地。

尉迟敬德直直的往宝塔处去,早不见了那老和尚师父。

临近宝塔,那塔铃好像知道有贵人来,叮咚之声更是欢快,尉迟敬德虽是武将,也并不是不解风情,听到这好听的塔铃,感觉无限的喜悦吉祥。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在这清风徐来,塔铃声声的奇峰之下,尉迟敬德忽然顿悟到什么,骤然升起要做神仙的心。

晚年的尉迟敬德一直练丹修仙,想来与此行有莫大的关系。

有时候,人的一念升起,也都是有因缘来由的。

尉迟敬德站在宝塔之外许久,如被定了身,一股无形的磁场令他不敢冒然前往。

这次,只见宝塔木门“吱”的一声打开,见一和尚着一身白衣立在宝塔门口,见到尉迟敬德合十问讯道:将军,可还记得我?

尉迟敬德见和尚师父如此一问,大惊,这千里迢迢之外哪里还能遇到故人?

再说了,见僧人穿僧服,有灰的、有黄的,还从来没有见过着白衣的和尚,这奇峰寺还真的是奇了啊。思绪一闪而过,尉迟敬德回过神来,马上回礼道:师父是何处故人?

白衣和尚从容一笑道:将军好记忆,我曾借过您一笔钱,你难道忘记了吗?

尉迟敬德被白衣和尚如此一说,更是一头雾水,半天愣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脾气耿直的他,经不得这样的磨蹭,直接了当的问:师父是何处高人?何时问我借过银两?

白衣和尚做了一个邀请的动作,尉迟敬德也正想着进塔看究竟,就随着白衣和尚进了宝塔。

白衣和尚说:将军,可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有个书生,曾去你铁匠铺借过钱?

尉迟敬德被他这么一说,猛然想起,的确,在他还是打铁匠的时候,曾有一个书生找到铁匠铺问他借钱。

那时他也穷的一文不名,仅以打铁糊口,却不想那书生说了一段奇事,现在想起来,一切都还有了应兑。

那是隋朝末年,有个书生家境贫寒,以教书养家糊口,时常上顿接不到顿。一日家里实在揭不开锅,无意路经官府库房,竟不知道怎么的鬼使神差钻了进去。

见那库房内金银珠宝无数,银钱几万贯,饥寒交迫的他忍不住就拿些钱。

这时出来一个戴金甲的人,手持银枪对他说:“你要钱,可以到尉迟公那里要个公帖,这里全是他的钱。”

书生虽穷,也是明理之人,万般无奈才落此偷窃行径,自是惭愧不已,如今不仅没有被责罚,还指明与谁交道相借,也算是顾住了书生的体面斯文。于是就到处访求尉迟敬德,可一直也没有找到。

有一天听说有个打铁的名叫尉迟敬德,书生于是专程去拜见。

当时的尉迟敬德正光着赤膊打铁,忽见有人跪拜,很是不解,问他为什么?

书生说:“我家贫困,已经揭不开锅了,您是富贵之人,想问你借五百贯钱,恳请慈悲相助。”

尉迟敬德非常不解并有些生气的说:“我是个打铁的,哪里来的富贵?你是在侮辱我吧!”

书生说:“怎敢侮辱贵人,您真的是大富大贵之人,恳请您助小生一臂,只需写个字条即可,以后您就会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尉迟敬德没办法,想想也没有真金白银给他,就写了个字条:“今付某某五百贯钱。”然后写上年月日时间,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

书生得到字条拜谢后走了,尉迟敬德和徒弟拍着手笑了半天,认为这书生太荒谬了。

后来尉迟敬德辅佐主公李世民,立功建勋,李世民恩赐一库财宝,等管家开库对帐查点,发现少了五百贯,正要处罚守库人,忽然发现在房梁之上悬一字条,尉迟敬德一看,原来是当年打铁时写给那书生的借条。

尉迟府一连几天,上上下下惊叹不已。

尉迟敬德暗暗派人寻找书生,想问个究竟,寻访多年,一直杳无音讯。

不想,今天却在这奇峰之下又听到曾经的奇事,尉迟敬德在内心,暗暗称奇。

4

“我就是那个,曾经向将军借过钱的书生,经年累月,一直苦等将军,还了这一生借过的债”白衣和尚边走边说,把尉迟敬德带到塔顶。

尉迟敬德感觉魂魄好象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只觉得身轻如燕,脚下如踩着风一样轻快,行至塔顶,见一尊白玉观音手持净瓶,端坐莲花之上,这时白衣和尚上前一步,竟从观音手中取下净瓶,双手呈捧至尉迟敬德前道:

将军是天降神将,终有一天回归重返。我为还将军助资情义,在此等候将军,只为助将军重返天庭。

尉迟敬德又惊又喜,不知所措,呆立一旁,不知如何应答。

不想,白衣和尚不等尉迟敬德任何回应,继续说道:

将军请持净瓶当下即去江夏小洪山弥陀寺,请下观音菩萨手中另一只净瓶,合二为一,当即得道,重返天庭。

尉迟敬德心想,江夏离随县路途遥远,岂是当下可去可回?正疑惑间,白衣和尚好像知道他心思所想,手指塔下,只见一匹通身雪白的骏马正仰天长啸,好像一支待发的箭。

尉迟敬德根本来不及思考,当他骑上马的那一瞬间,只想着快去快回。

一家老小,见他久去未归,一定会担忧烦恼。这般奇遇,说与谁,谁又会信呢,还是先去看看再说吧。

这样念头,一闪而过,他只觉得自己骑得马也如这念头一般快,回头再看,早已没有了白衣和尚及宝塔,也就是在一闪念间,马停了下来,江夏弥陀寺已然就在眼前。

只见弥陀寺山门洞开,寺内空无一人。

又见一老和尚正在佛像前上供,神情姿态与大洪山奇峰寺的老和尚一般无二。

上前打揖问讯,手指净瓶,老和尚看了他一眼,并不多问,指了指佛像,便不再吱声。

再问,老和尚又看了他一眼,往佛像后指了指,又不说话,似在带路,又似自便,先行而去。

尉迟敬德哪里敢怠慢,紧随其后,只见佛像后,也如大洪山的奇峰寺,有一扇门,打开后,也是别开生面的一片天,小路蜿蜒,塔铃声声,如神仙境地。

老和尚前行,尉迟敬德半步不离,至洪山宝塔处,老和尚不走了,尉迟敬德又不好多问,想了想,这事还是得自己弄明白。

回头又向老和尚做了一个揖,独自一人直冲塔顶,想这一路过来的惊人的相似,那塔顶也一定会有端坐在莲座上的观音菩萨,他只需请下净瓶,便可早回随县,免得家小担心。

在如此急迫的心理之下,尉迟敬德冲到塔顶,却不想,整个塔顶处空空如也。

他愣在那里不知道所措,他想,是他听错了,还是没有明白师父的指示?怎么会没有菩萨也没有净瓶?

这时,他忽然想到了那个不说话的老和尚,为何他两次都手指佛像?是在给我怎么样的暗示?还是他什么都知道,只是自己没有耐心的去问?

想到此,尉迟敬德急奔了下去,只见老和尚还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手捧净瓶的尉迟敬德,正准备上前问讯之际,只见凌空一只雄鹰见他出塔,不知为何,冲着他急俯而下。

尉迟敬德哪里见过这般架式,猝不及防,净瓶脱手而出,摔落一地。

只见瓶内,如芝麻般油黑的露丸散落一地,入土即化,不见了痕迹。

尉迟敬德吃惊不小,呆若木鸡,在一旁一直不说话且看热闹的老和尚哈哈大笑,拍手道:天意啊天意,回不去做天上的仙,就做地上的神吧,守护千家万户,平平安安,正是我佛莫大的慈悲啊!

尉迟敬德听老和尚如此一说,虽百般的无奈,也只好如是跟着说:天意啊天意。

想至此,也不想再问另一个净瓶置在何处,只想着事已如此,还是早些回去。于是遍寻白马,正着急找不到,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只见自己正躺在屋子里的床上,夫人与农户婆姨张罗着吃饭,哪里有什么大洪山小洪山?哪里有什么奇峰寺弥陀寺?更哪里有什么洪山宝塔?

是梦是真,尉迟敬德一时无法分辨,唯有一小块净瓶的碎片还在他的手里,是证?还是证得?他一时非常的迷惘。

5

时过三年,尉迟敬德回长安路过江夏,特意来参拜弥陀寺。

一则他想来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来过此地?二则若真为净瓶而来,那另一只净瓶到底在弥陀寺的什么地方?

抱着疑惑与好奇,他独自一人,在没有惊动的情况下,微服出行。

一路从随县来到江夏,到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巳时,太阳刚升起半空,弥陀寺在朝阳中,呈现出特别祥和光晕。

尉迟敬德在走进寺院的第一眼,感觉,这地方,他是真的来过的。

就连大雄宝殿角落里靠着的一支扫帚,还是那样靠在墙边。

他有一种走入梦境的恍惚,他很想遇到那个不说话的和尚,于是在大雄宝殿转了三圈。

忽见在大雄宝殿的侧边,又有一个宝殿,走了过去抬头看,一块横匾悬梁而挂,《回头是岸》四个大字闪闪发光,一尊白玉观音供奉在此,手捧杨枝净瓶,正用慈悲的目光注视着芸芸众生。

尉迟敬德内心微颤,想了想似真如幻的情景,矗立在殿堂之中,久不肯离去。

这时从角落里走过来一个老和尚,见尉迟敬德,居然没有关点陌生之感觉,双手合十问讯道:将军,你终于回来了。

尉迟敬德又是一惊,抬头仔细看那和尚,竟是当时洪山宝塔下笑他的老和尚。

尉迟敬德到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弥陀寺的主持。

也就在老和尚与他问讯之时,尉迟敬德又看到了,在供奉观音的一个陶盘里,盛着一堆碎片,别人看不明白是什么,而尉迟敬德却清楚的知道这正是他摔碎的净瓶。

老和尚见到尉迟敬德深深的鞠了一躬,说道:

感恩将军,三年前,将观音菩萨的甘露遍洒于我们洪山宝塔之下,长出神仙菜,令我们江夏大众挨过了饥荒。今天,我掐指算到将军会来,特备了神仙菜中午与将军用斋,还请将军留步一晌,细细品味个中滋味。

尉迟敬德只到看到洪山宝塔之下满地的与他面孔一样紫红的蔬菜正长得茂密,淡花的小花在朝霞映照下,生出一股属于大自然的妩媚,楚楚动人的摇曳着,尉迟敬德才是完全相信了,他真实的来过这里。

这满地的紫云菜,是观音菩萨所赐予,代价是他再也回不了天庭。

中午当尉迟敬德吃了神仙菜后,对其美味赞不绝口,同时他听老和尚说,这神仙菜不仅佐菜之用,更是能延年益寿,所以民众给它取一个不凡的名字,称为芸苔菜。

尉迟敬德在吃过芸苔菜后,又要老和尚捎带了一些,准备供奉主公李世民。

这次应召回长安,据说是因为主公李世民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6

为君不易,为臣不易。

皇帝李世民吃了尉迟敬德上供的神仙芸苔菜后,果然赞不绝口,赐名“金殿玉菜”并拨黄金万两修缮洪山弥陀寺。尉迟敬德趁机提议将那弥陀寺改名为宝通禅寺,应着他寻宝失宝,宝通人神之意,恳请皇帝赐匾。

李世民酒过三巡,微醺快意,自然爽快应承。

也就是这样一盘芸苔菜,为小小洪山一座普通寺院,赢来名利双收,成为备受皇帝恩宠的皇家寺院。

正当君臣把酒言欢畅快之际,皇帝李世民停下了玉箸,似笑非笑的看了看尉迟敬德道:“一直以来,总有人上奏,说爱卿想谋反,这是为什么呢?”

尉迟敬德也正在酒酣处,听李世民这样一问,猛立起身愤然道:“臣确实想谋反!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锋箭头的痕迹。想如今天下安定,不是别人说我想谋反,是陛下您一直怀疑我要谋反才是啊?”

边说边趁着酒劲,脱下衣服置之地上,满身的疮疤层层叠叠,新伤旧痕不止千百,李世民见此顿生惭愧,掩面不忍再视,热泪长流道:“尉迟公快快穿上衣服,朕丝毫没有怀疑过你,所以才敢和你这么说,您何必如此的恼怒呢?”

尉迟敬德一件件穿好衣服,一言不发,长泪纵横,与李世民一声告别都没有,凄然离去。

三天后,皇帝李世民收到尉迟敬德告老还乡的奏折,从此再未见尉迟敬德踏入长安城半步。

无论皇帝如何的思念,尉迟敬德都以身老体弱为由,不再相见。

尉迟敬德在告老休养的日子里,不论身在何处,每年都会来江夏弥陀寺,不,应该是洪山宝通禅寺,为的就是吃上一口新鲜的神仙芸苔菜,并结结实实的带上几筐回去。

这一年,他又来到洪山宝通禅寺,在吃饱喝足准备返程之时,他忽然想去观音殿,看看菩萨手中那只杨枝净瓶,那是可以成就自己做神仙的宝物啊,而自己魂牵梦萦,一直没有真实的看到。

他虔心恭敬的来到观音殿,见高高在上的观音菩萨也是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他做揖礼拜后,把那杨枝净瓶奉请在手,只见那玉瓶透着世间少有的剔透光晕,只照得尉迟敬德老眼昏花,目光却又特别清明,看着看着,只见净瓶上慢慢浮现出几行文字,诗云:紫苔浮云处,高处总是寒,万般都散去,不如菜一盘。

尉迟敬德读毕,哈哈大笑,反复吟道:万般都散去,不如菜一盘,不如菜一盘啊!!!

尾声

尉迟敬德在晚年的生命里,通过各种方式炼丹修道,研磨金属矿石,吞服云母石粉,挖池圹建楼台,期求能长生不死,重返天庭再做神仙,如此痴迷修仙不与外人交往,达十六年之久。

这期间皇帝李世民给予他各种册封与恩赏,都未曾动摇他早已淡泊了的心志,以至最后被册封为凌波阁二十四功臣,他也只是面对长安城方向,深深一揖,以表自己不变的忠心与感恩。

所有曾有的锦绣繁华,于他,无非是世间的一盘菜,曾经摆上桌,曾经都吃过,如此而已。

公元658年,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皇帝李世民曾赞誉尉迟:公之素心,郁如山岳。

寥寥八字,深情侠义尽显字里行间。

一切都有定数,尉迟敬德终未成仙,正应了老和尚那句话:成不了天上的仙,就做地下的神。

正是如此,后来尉迟敬德与秦叔宝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

而他留下的洪山芸苔菜,被后人称做菜苔,犹以洪山宝通禅寺最正宗,历代都被美誉追捧,以吃上一箸为荣为乐,吃到后来,已然不是一盘菜,摆在桌上的,是不一样的虚荣。

相关阅读
张良因醉酒与一女子过了那一夜,后娶了她

张良因为醉意吻得更狠了,她支撑着地面的双手终于放开,张良倒在尹清河的身上……汉王朝建立初期,五湖四海虽已算评定,但后宫和各封地却蠢蠢欲动,其中后宫属吕后权势最大,当时刘邦开始怀疑吕后怀有异心。 吕后一心想让自己儿子刘盈将来成为皇帝,当时刘邦倍加宠爱戚夫人,这让吕后深感自己受到威胁。 张良虽说是为刘邦打下天下的功臣,但却多次在朝堂上推脱,吕后很看重他,朝臣中也有不安分的,对于权势的争夺他视而不见,曾

十娘

十娘艳名鹊起,曾有人美誉她为:“月中仙子花中王,第一嫦娥第一香。”十娘被卖给轻烟楼已经三年了。这不过指顾间的事。 刚来轻烟楼的时候,她才十五岁。是阿爹带她来的。阿爹说家里的米要吃完了,带着她一起上街去买米。他们从乡下一直走到城里,城里好大,从城门望去,一眼看不到尽头。城里到处都是摊贩和商铺,还有好吃的麦麦糕和糖葫芦! 阿爹带着她转啊转,转啊转,脑袋都转晕了,终于踅到了轻烟楼。这楼又高又大,门柱有两

流光(一)

曾经我还说也不知哪家倒霉千金会嫁给这样一个纨绔,如今明了,倒霉的正是在下。我嫁给了我爹宿敌的儿子。 他娶了他爹宿敌的女儿。 大婚当夜,苦命的我和不幸的他一起跑了整夜的步,我跑我的回忆,他跑他的未来。 我爹,天完国丞相洛明礼,终生目标是打倒卫莽夫;我,丞相府嫡女洛晚河,终生理想是嫁给陆云安。 他爹,天完国大将军卫远山,人生价值在于搞垮洛老贼;他,将军府嫡长子卫长风,梦寐以求的是......他没啥理想

我本为仙(上)

放着好好的太子妃路不走,妖生头一次硬气,就被现实鞭打得体无完肤,想成仙却入了魔。 序章 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天色昏暗,电闪雷鸣,密密的乌云缝里透出一道金光,照在浪涛汹涌的通天河上。群鱼挤做一团,在河面跳跃,如红色的浪潮推着我前进。 尽头处是龙门,两旁各有一根合抱粗的汉白玉柱。玉柱上雕着活灵活现的石龙。龙身缠着玉柱,盘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顶。 我跃过了龙门,浑身轻飘飘地朝天空飞去,羽翼透明,金光

我那不苟言笑的恩人

要是沈云浩被本郡主的告白吓回了边关,难道本郡主还要表演一次千里追夫? 盛夏,骄阳似火。 “郡主!” 丫鬟小玉风风火火跑进来时,我正一边吃着西瓜一边沉迷于卫潇湘新出的话本子,卫大大不愧是卫大大,最近出的话本子越来越甜了。 小玉跑到我面前,开口就是一句:“沈将军在醉月楼英雄救美了,那美人要以身相许!” “什么!” 我瞬间将话本抛到一边:“要以身相许也该是我以身相许,是我先被他英雄救美的。” 我不顾暑

榆关秋风悲画扇

她心里没心没肺的陆向榆,一生只爱过一个姑娘。康宁元年,南武帝猝崩。传位于嫡长,时年十一。 ——《南史》 陆向榆的亲信昼夜不息赶到梧桐镇的时候,云念初正逗着病患家的小孩子玩儿。 那泼皮般的小孩儿不过十二三岁般大,却不知打哪儿学的俏皮话:“我听人说,其他地方都传咱们梧桐镇,济世堂的云大夫是个老姑娘,长得貌若天仙,却是一把岁数没人要,传说云姑娘莫不是有什么隐疾。” 云念初插着腰去逮小孩儿耳朵,却被一

此似星辰非昨夜

我之前一直以为皇帝不行,直到他醉酒把我拖到龙榻上,我才发现都是他的伪装…… 我之前一直以为皇帝不行,直到他醉酒把我拖到龙榻上,然后颠鸾倒凤一夜未眠。 整个养心殿都被我的的叫声填满,从开始的惊惧挣扎,到后面的舒展呻吟,直至无力的绵绵软哼,这个混蛋一直没有停过,仿佛隐忍的野兽终于被放回深林,大杀四方。 迷迷糊糊中,他动情又克制的声音传到我耳畔“锦诗,你也以为朕真的不行?” 我心中一惊,他知道? 我

江山换卿

他无声的唤出那个名字,那个此生对她最好的女子,下一刻,他即将与她天人永隔。云笙初见桃夭的时候他只有七岁。 那时他疼得连手都已经抬不起来,斑驳日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投入他的眼底,直让他感觉有些刺眼。 有温热的液体不断的从胸口涌出,云笙只觉自己的生命在不断的流逝,死亡不断的逼近,那种刻骨的绝望也慢慢的清晰起来。 不想死,不想死,他不想死,大仇未报,母妃尸骨未寒,仇人正春风得意,他还未将害他的人踩在脚下,他

江月何年初照人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乱世吟 她被白梨推醒时,是临近五更,蟹壳青的天幕里零星撒下几点星子。三月的寒风料峭,夹杂着细密的雨珠从破庙的门柱里吹进来,连同着人们惊惶的呼喊嘶吼,一齐砸在李楠钰身上。 她从无边的黑色噩梦里惊醒,睁眼便看到了眼前满面仓皇的白梨。白梨一身天蓝秀碎花的齐腰襦裙早已肮脏不堪,原本白净的脸上也是布满泥泞的污黑,此刻白梨正一脸惊慌的拉住李楠钰的袖子,压低了声音发着抖道:“

一枝绿萼折冬雪

她抿唇一笑,第一次唤了我的名字:“文承胸怀大志,非小女子可攀。”一枝绿萼折冬雪 月光皎皎,星河疏淡。 此夜寒雪霜重,我踏雪寻梅只为折一枝俊秀绿萼。 夜半之时,我折梅而归行于抄手游廊。 清幽花香盈满袖,抬首间瞧见她屋内烛火未息。我负手而立,驻足以观,唇角牵起一抹笑意。 竹窗影昼,一灯如豆。 我透过绿窗纱打量着屋内的徐晚盈。她蜷着膝枯坐在窗边,发髻松挽,不施粉黛。 一袭葱绿的罗裙将她衬得更加纤细而

手机故事网©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