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故事:儒商

2020-12-11 19:05:35

世情

他乡的故事:儒商

1

王先生是个普普通通的商人,和许多投资移民来到墨尔本的广东商人没甚两样。我之所以和王先生成为商业合作伙伴,完全是因为他是个爱读书的儒商。

第一次听到我先生大力推荐王先生,我不是太热心。合作伙伴可以带来商机,也可能带来巨大的麻烦。我们公司的业务当时已经走上正轨,锦上添花的事情我不太有兴趣。

我先生不肯放弃:“他又请我们吃饭了。给我个面子,就去这一次,好不好?”

王先生在墨尔本的家布置得很有广东味儿,讲究风水,号称“活水聚财”的大鱼缸占了一面墙。我顺着那面墙看过去,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王先生,这些书你都读过?”

他有一个巨大的书架,文史经哲各种书都有,小心地藏在鱼缸后头的角落里。别的广东商人因为“书”“输”同音,很少在客厅放书----我怀疑那帮人别的房间也未必有书。

王先生大大咧咧地说:“你也爱看书吗?有喜欢的拿去看。”说完熟门熟路抽出两本书推荐给我,一本王小波《白银时代》,一本莫言《檀香刑》。《白银时代》我看过,算是复习,那本《檀香刑》让我做噩梦好多天。

他乡的故事:儒商

王先生会说粤语,但他其实是地道的西北汉子,大学毕业后去广州创业的。当晚我们从《平凡的世界》开始,惋惜了一通田晓霞,但一致认为她不得不死,要不这故事没法儿往下续。毕竟《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接着聊敦煌,聊西安,丝绸之路,鸣沙山,还有米脂的婆姨到底好看在哪儿,绥德的汉子找谁代言。

王太太不许我帮她收拾厨房:“难得我家老王高兴,你们接着侃。”一瓶红酒喝完,王先生拍着胸脯说:“今天聊得痛快,你这个妹子我认下了!”我先生在旁边气得鼻子都歪了。

回家后,我说:“我觉得可以合作。”

我先生气哼哼地说:“这样你好经常跟王先生聊天,对吧!”

我说:“文人嘛,聊个天而已。这个年纪还能读书,并且读懂书的人,至少有颗赤子之心。就算生意不成,王先生也不会坑我们。”

王太太后来告诉我,老王说他有识人之明。他说你这种看个小说还能看哭了的人,大概还没学会坑人。

我说:“知我者,王先生。你别多想啊,文人要么相轻,要么知己。我跟你老公就是那种可以说废话的知己。”

王太太也挺豪爽:“就他,也配有你这样的知己?你看看他周围那帮人,一人带一个小三儿,就仗自己有俩臭钱。我宁可他跟你聊天,好过跟他那帮狐朋狗友泡一块儿,学不了好!”

2

王先生和我先生的合作很顺利。我看了一下他们的合作意向书,觉得条款有点不公平,建议王先生多拿几个点利益分成,毕竟货源在他那里。王先生坚辞不受,他说没有销售推广,好酒也怕巷子深,就按目前的条款签字。我说咱们这个成了《镜花缘》里的君子国,生怕对方吃亏。好像正常人不是这样谈合同的。

王先生也笑。他说在广州的时候推广国内市场,他也是这个路数。理论上讲这种做法很难撑下去,可他偏偏有回头客。尽管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他和老婆两人的厂也一年一年做下来了,利润还不错。王先生归之于运气,我倒觉得运气靠人品撑着。

生意开发前期,需要拜访顾客做市场调研,好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当地市场。我先生经过密切观察,终于相信我和王先生的交往“君子坦荡荡”。于是有时候短途的客户拜访就是我们两个去。

有一次要拜访的客户地处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交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途中发现路边小镇居然有个中餐馆。我俩大喜过望,停车打尖儿。

点好菜后,我去了趟洗手间。回来的时候,发现我的座位被人占了。餐厅里有那么多空位,有个大汉偏偏坐在王先生对面,正含情脉脉地盯着他吃面。我看见那人左边耳朵上穿的耳环,明白了一二。

我拉了把椅子打横坐下,让服务生把我的套餐挤在桌边放下。那家伙并不走,非常嫌弃地瞪我一眼,继续追问王先生,“那你结婚多少年了?你的婚姻幸福吗?”

王先生忍不住了,回了一句,“关你什么事?”

坐进车里的时候王先生还在生气,“墨尔本的人,有时候热心过了头,就没有边界感。萍水相逢,他问我的婚姻做什么?我跟他又不熟!”

我也很惊讶:“哎,你真不知道那人看上你了吗?”

给王先生气得:“我一纯爷们儿,他看上我干啥?等等……你先别笑。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那个什么?"

他满脸无辜的表情让这事更滑稽。我给他科普了一下如何通过男人的耳环来识别他的性取向。王先生听完更气了:“他凭什么认准了我是呢?我娘炮吗,啊?”我刚刚止住笑,忍不住又笑一轮儿。

那件事之后,王先生对墨尔本颇有成见。我倒是给他保密的,可他有次喝高了告诉了自己太太。弄得他老婆忧心忡忡地来找我:“我在国内光操心小三儿就好,到这儿还得担心别的男人看上他?”

我只好保证尽量替她照看王先生,免得他再被其它男人盯上。

他乡的故事:儒商

3

王先生眼里的墨尔本终究是隔心隔肺的。他承认青山绿水可以修心养性,同时怀念广州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生意走上正轨,基本上处于自动运行状态,反而更让他无聊。这里不需要宴请工商税务。政府部门给纳税人服务,除了办事效率低下,再没别的毛病。

王先生商科出身,擅长发展人脉。在国内的时候,各官方检查部门都由他一人搞定。在墨尔本一起吃过几次饭,我就领教了他的本事:中文,英文外加广东话三种语言随意切换,从来不曾卷了舌头。

他把所有人的口味都照顾周全。谁家的琐事都记得,什么话头都能轻松接起。真正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如果给他围上条围裙,他就是那阿庆嫂,“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这等人材,浑身的本事在墨尔本全无用武之地。就像水浒传里卖刀的杨志,“空有一身武艺,找不着一个识货的”。难怪他郁闷。

郁闷之余,他家里经常设宴跟广州旧友聚餐。我嫌他们大多语言无味,坚辞不去,偶尔去了也是坐会儿就走。为此王先生经常责我“太清高”。我先生通常会留下,我就晚些再去接他回家,以免他酒驾。好在我们两家离得不远。

有一次快半夜了,我先生还不来电话。我决定自己开车去王先生家看看究竟。打老远就见他家院子里灯火通明,人仰马嘶。王先生的邻居牵着自己的德国牧羊犬,站在他家门口,满脸狐疑。盯住王太太问是否需要报警。屋里几个男人试图夺回王先生手里的椅子,他家墙上有一个大洞。

王太太看我来了,哭得更厉害了。我揽着她的肩膀去卧室;不忘告诉她家邻居,我能讲英语,如有必要,我会报警的。邻居那条半人高的德牧训练有素,冷静地审视着面前的闹剧,我估计王先生的酒醒了不少。

王太太告诉我说,她先生一直如此。平时像个好人,喝完酒开始耍酒疯,打女人打孩子。墙上那个洞就是他用椅子砸的,刚才几个男人都拉不住他,就跟吃错药似的。

王太太自己是堂堂名牌大学科班出身的化学工程师,她家国内的工厂靠她把关新品配方和产品质量。没想到人后有这么多委屈。记得我第一次见她曾经叫她“红姐”,被她婉拒。她要求我称她王太太,想要时时提醒王先生她的正室地位。

我给她拿来纸巾,“要我报警吗?就算他今天没对你动手,砸墙也是家庭暴力了。何况家里有孩子,让孩子看到这一切也是家庭暴力。”

“不用啊,千万别报警!他是我老公啊。明天酒醒了,他就正常了。”

我又气愤又无语。对和错明明都摆在那里,好像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件事不对。

他乡的故事:儒商

王先生后来试图找我问罪:“听说你打算把我送监狱去,你够狠啊!我一直对你不错吧?”

我说:“你早该去!和那帮家暴男每周末聚会一次服刑,平时正常上班养活老婆孩子。我还真不是吓唬你,再有下次,我不报警也有你家邻居报警。”

“你们墨尔本的人怎么这么爱管闲事呢?你来这儿时间太长了,给同化了。”

我说:“同化了不好吗?女人就该被家暴男欺负死?”

王先生虽然嘴硬,行动收敛了许多。王太太对他的变化非常满意,经常跟我说:“幸亏我们移民了,否则我天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我儿子说了,四年居住期一满就入籍,坚决不回广州。"

4

王先生依然思念着他的广州。广州家里来人探亲了。王太太的父母一起过来,看看女儿一家定居生活的地方。王先生每天尽职尽责开着他家的丰田七人座,带全家出去玩。所有景点逐一逛过来。公司也很少来。我可以理解中国人的骨肉团聚之情,全力支持。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餐的羊排,接到王太太电话:“你赶紧来,我们出车祸了。”

王先生的车在拐弯的时候没有给迎头过来的直行车辆让路,迎头相撞。偏偏对方车辆是个四驱越野,毫发无伤。偏偏王先生那天开得是太太的丰田花冠,不是他通常开的七人座大车。他家的受损车辆被拖车送到修车厂,那儿的老板第一反应是:"死了几个?这车还修什么修,撞成这样了,直接报废啊!”

当天花冠车里坐了五个人,四个受伤,分送三个医院。王先生是唯一没受伤的人。他和我先生光找着那三个医院在哪儿就费了半宿功夫。车祸刚出的时候,据说警车,拖车,消防车,救护车都来了。救护车来了不是一辆,是一串儿。

最早到达现场的竟然是7号台新闻采访车,这帮新闻从业者真是无孔不入。记者们一打听,“没死人?那没啥可报导的,撤!”于是记者摄像一行人匆匆登车离去。气得王先生大骂新闻记者都是冷血动物。

他乡的故事:儒商

警车随后赶到,对浑身沾着不明血迹的王先生毫不同情,当场给了一张“严重疏忽驾驶“罚单,扣分加罚款。还好无数路人停车相助,有人抬车,有人义务翻译,有人打电话,有人陪伴伤者。王先生总算不能再抱怨墨尔本老百姓不厚道。

那天我先生陪着王先生在三个医院往来穿梭一整夜,第二天早晨才回来。我在家里接听电话兼翻译,手机都烫手了。还好重伤只有他岳母一个人。其余的轻伤病人两三天后就陆续出院了。

他家老太太以前就做过无数次手术,切过部分胃和脾。澳洲医生也吓得不轻,不明白出个车祸怎么会半个胃没有了。直到广州的医院把老太太国内病例传过来厚厚一本,墨尔本的一群专家级医生会诊之后,才把手术方案才定下来。

王先生面如死灰,“早听说澳大利亚医疗费是天价。ICU一天六千。我家老太太是旅游签证,这下大发了。我算算还有多少现金,不行把国内的厂卖了。倾家荡产我也得治好她呀,那天是我开的车。”

我有点明白为什么王太太不离开他了。王先生毛病再多,也算得上有情有义有担当。

后来医院财务部来人拿来一摞文件让王先生填。他心神不定,看得云里雾里,我拿过来给他做。把文件过了一遍以后,我说:“大哥,你的厂保住了。澳洲公路局全额报销医疗支出,只要是澳洲境内车祸引起的费用,他们全包。签证类别无所谓。”

打那以后,王先生再也不说“你们墨尔本”了,改成“咱们墨尔本”。只有他岳母对这趟探亲旅行不满意,半年签证有一大半时间在疗养院。不过她也承认,经过小半年的专业康复训练和饮食营养管理之后,她的整体健康水平改善了许多。

5

王先生在国内的工厂交由他家亲戚打理。别人终究没有王先生口吐莲花的人际沟通能力,加之当家不做主,礼品打点力度不够,他家工厂那阵子频频遭受各种检查整顿。

王先生决定亲自回国打理业务,力挽狂澜。一回到广州,他就满血复活了。再也没空研究菜谱园艺,枸杞绿茶不泡了,微信养生垃圾文章也不转了。接个电话都是日理万机的架势:“咱们长话短说啊,我得去见个朋友。墨尔本的事情,你们全权处理。”

王太太暂时不能跟着老公回中国。孩子上私校,离家远,她必须每天接送。隔三岔五的,她会过来找我抱怨:“老王又开始抽烟了。来了澳洲好不容易戒掉,回国两礼拜就抽上了。”

澳洲对烟草课以重税,一包烟大约25-30澳元左右。这些年持续涨价,反正烟民对价格不敏感,再贵他们也买。王先生身家颇丰,本不该计较。但是他习惯了国内的亲民烟草价格,每次把墨尔本香烟价钱转换成人民币,他也心痛不已。所以他在墨尔本生活的时候成功戒烟若干载。

我可以想象王先生回到广州穿梭于各种酒局饭局,香车宝马的生活。我也没法多劝他太太,毕竟是他们夫妻的生活。好在王太太在澳洲这几年积极投资房产,在墨尔本坐拥豪宅若干。就算有什么变故,这些身家也能保她衣食无忧。

王先生再次回到墨尔本已经是圣诞节前后。正好打个时间差,这里陪家人过个洋节,回广州正好在春节前夕打点一轮国内关系户。一年就这么过下来了。

王先生到家就给我打电话:“赶紧来我家,一年的《小说月报》我都给你抗来了。”

我大喜过望,带着全家人就冲过去了。我先生极为不满:“这么兴奋,又不是见情人。”

我说:“见情人倒不用这么兴奋,可这是《小说月报》唉!”

王先生显然烟酒过度,眼圈儿都是青的,他非说是飞机上没法睡觉困得。我看见王太太冲我使眼色,替她发问:“你就打算一直这样两头飞?”

王先生显然和太太没往一块儿想。“我在墨尔本很闷啊。感觉这个城市,有我没我都一样。”

王太太接了句:“广州之大,才是有你没你都一样呢。”

“不对,墨尔本的生意太稳了,没有暴利,也不亏钱。广州的生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稍不小心,就得从头再来。所以我必须盯住了。”

我问他:“你挣的钱下辈子花都够了,何况你挣钱再多,只吃一碗羊肉面。这样飞来飞去图什么?”

王先生思考了一下,“这还真是一个重大人生问题。我不挣钱也能过下去,我厂里可是上百口子呢。生意黄了他们不得重新找工作?大部分员工都跟我十多年了。三四十岁的人,在国内不好找工啦......你说,我不管他们,谁管?”

王先生的儿子正在练琴,弹的是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这个发誓居住期要求满足后就立马申请澳洲护照的少年,最擅长演绎的还是中国名曲。他的钢琴已经过了十级,达到了舞台演奏水准。优美的琴声传到客厅,所有人都沉默了。

眼前餐桌上放的是中国名酒五粮液,电视里用卫星天线直播中国新闻联播,圣诞树上过的是中国结。王先生分明把他广州的家移到了墨尔本。

我怀疑王先生未必需要死死盯住广州的生意。心安之处是家乡,墨尔本还是不能让他心安。不过听他这么一说,貌似也有道理。不能以天下为己任,至少他以厂里百十口员工为己任。

王先生酒意微醺,大喊一声:“儿子,来首《步步高》”。用钢琴演奏广东民乐,有个会弹琴的儿子才能这样随心所欲。这次王先生没有酒后生事,墨尔本的法律体系渐渐把他变成了绅士。

他乡的故事:儒商

后记

光阴荏苒,一晃已经十年过去了。由于产品转型,我们的生意合作项目已经结束。就像君子国宾主一样,我们和和气气分清账目,然后高高兴兴打开一瓶红酒。商机无限,想做的生意是做不完的,何必在乎眼前?本来市场的变化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那就顺乎潮流,随遇而安好了。

王先生终于还是揣着他的澳洲永居签证回广州定居,王太太陪孩子到高考结束,也回到广州。用她的话讲,“不看住不行啊,如今年轻的女孩子咣咣地往上扑啊。”脑补一下满脸无辜的王先生被扑到的场景,真是无比滑稽。

夫妻团聚总是好的。不能长相守,那还算什么夫妻?时间一长,未必长相思。好多移民家庭就这样散的。小心翼翼的王太太一直就是个聪明女人。

王先生的儿子最清楚自己的人生目的。这小哥墨大学音乐系毕业,有时演出,有时教学生弹琴,有时打游戏。就是没听说他找女朋友,可能他只是不想和我们这些无聊的大人分享他的秘密。不管怎样,这孩子以他的爱好为职业,自己活得有滋有味。他显然比父辈生活得更自在。

生意结束并没有结束我们的友谊。前几天冷不丁接到王先生的电话:“我被疫情困在墨尔本,回不去了。你们赶紧过来,大家喝酒聊天啊!”

我很高兴,时光荏苒,友谊不变,王先生还是那个王先生

相关阅读
一天

冯耐克惨淡的二十多年。我叫冯耐克,今年 岁,是的,相对于大多数 岁的人来说,我都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我想这种境况或许和我的怪名字多少有些关系,不过,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 在 年前的某一天,一个婴孩诞生于这个世界上,医生剖开母亲的肚子将他取出来时,他小小的拳头微握着,眉头舒展,呼吸均匀,没有不安的扭动和哭闹,就好像他已经坦然接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事实。后来母亲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冯耐克。 那

城市的系列故事(二)

这座城市,在喧闹的噪音声中,不断的成长着…… 城市的建设者 二流又跟老婆吵架了。 “你为什么总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找麻烦呢?”二流不解的问。 早晨的迷雾渐渐的升起,就像温泉里发生故障的蒸汽桑拿一样。太阳的消失,让人感觉有些寒冷。二流和老婆已经出来三四天了,本来是为了排解一下工作中的压力,没想到老婆每天在他耳朵边上,叨叨叨叨的没完没了。不就是一辆跑车吗……有那么重要吗? “你可是有点儿搅劲子

交锋

一辆疾驰的轿车中,三个心思各异的人,气氛如此阴沉……卓一苇 (一)主角一 虽然路上并不拥堵,但开着车的杨素丽心里并不舒坦,这一切都缘于她与后座上她的下级王磊几分钟前的那场争吵。 杨素丽生来就是一个乐观的人,尽管这乐观在外人看来包含着马虎、糊涂、不负责任等负面成分,但她不在乎。是的,她的不在乎的底气不仅来自于自己,更来源于她显赫的家族。 杨素丽的爷爷杨旺财生前是县里最大的民营企业——风扬集团的创始人

茫惑

身为一个小镇青年,我热爱着小镇的一切,但是,我也想离开它。刚下车就感到一股寒气来袭,刺的我一阵激灵,我不由得缩了缩脖子,站在原地直跺脚。 小镇清晨的街道上没什么人,仅有的两路公交车也还没有开。整个车站能看到的人就只有我和一个值班的老大爷。只见小小的值班室放着一个小小的火盆,老大爷刚刚添了新的木炭,此时炭火正劈里啪啦的响着。看到我一个人孤零零站在门口,他叫我进去烤一下火,暖一暖身子。 实在是冷极了,

三娘和陈叔叔的故事

有些人的出现原本就是停留短暂,他来是要告诉你,这个世界有他在,然后又匆忙离开。张嘉佳说: 我们走在单行道上,所以,大概都会错过吧。 季节走在单行道上,所以,就算你停下脚步等待,为你开出的花,也不是原来那一朵了。 偶尔惋惜,然而不必叹息。 雨过天晴,终要有好天气。世间予我千万种满心欢喜,沿途逐枝绽放,全部遗漏都不要紧,得你一枝配我胸襟就好。 人这一生说长也长, 天重复好多年。 人这一生说短也短,

小儿子终于结婚了

“不,我不要钱,我只要你。我害死了你爸,我把自己赔给你。” 刘永最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身子不舒服是一回事,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儿子刘耿要结婚。 这原本是件好事,但问题是女方的父母要 万的彩礼。 就这 万,让刘家炸开了锅。 刘永是个泥水工,从 岁跟人学艺到现在 岁,做了几十年的工人。 年轻的时候村里东家补墙西家做灶台,也过了一段比较富足的日子。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都讲究团队协作,

我恨这个世界

方玫很想过去把门锁上,她盯着门口的方向看了好久,最终还是没有迈步。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方玫越来越喜欢画画,越来越喜欢妈妈加班留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间,或者是关了灯后属于自己的夜晚。每每这个时候她就会拿出自己的画本,也没有什么画画技巧,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有时候是人,有时候是动物,有时候又是一些小玩意儿。 她画得最多的,是阳子。 那是她心里唯一的一道光。 方玫没有爸爸,但是妈妈很爱她,从她出生一直到

小开纪实

多年之后,二十多岁的小开一个人站在澳大利亚的街头上,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人山人海。 “小开”这词儿现在听起来遥远的像是上个世纪似的,但我这么说,是因为小开本人和我太熟了。 儿时不懂事的时候没有钱的概念,等到有钱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和小开都大了,人大了脸皮就会随之而然的厚起来,自然也就不好意思直接问人家的家产。 最开始“富二代”流行起来的时候,我们一帮朋友也探讨过要不要把“小开”换成“富二代”来叫,后来经

是鬼?还是人?

他心里基本证实后面是个鬼了。像往常一也,郭明开着他的 路公交车行驶在马路上,这时时间已经到了凌晨 点,这也是他今天开的最后一班,这班车开到站他就可以下班了。 路公交的路线要经过一片郊区,每次晚上最后一班经过那片郊区的时间都是 点多,而那个地方刚好设有一个客村公交站。只要那里有人要上车,郭明都会有点紧张。他虽然是个无神论者,但他从小在农村长大,村里人总喜欢绘声绘色的谈论一些鬼神故事。他听多了,

拨云(上)

她的死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引得自己的男友和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反目成仇?“我也能看看那个……阳间吗?” 曹颜妍指了指被曲琪收走的平板电脑,有些留恋地说道。 “当然。”曲琪微微一笑,把平板电脑递了出去。 可是曹颜妍却一改之前的爽快,伸出的手犹豫了一下,表情有点不太自然。最后她鼓足了勇气才轻轻接下平板电脑,并且战战兢兢地把目光放到屏幕上。 果然如她之前所想,只要一看那屏幕,就会自动亮起来。她知道,只要

手机故事网©2020